01 这周工作日啊,特别长…今晚很想闲扯一下。 嗯,扯得有点远~ 先来一道“趣味投资题”: 前两天和朋友吃饭,有人心血来潮,请大家猜猜以下6部电影,哪一部投资收益率最高。
诶,要是有这样几个电影基金,你猜哪个最赚钱? 在座的答案很分散。大家都不是专业人士,就凭着感觉给出了一些理由,比如X电影特别火,X电影当时票房高,X电影制作成本低…… 听起来都有道理,但最终答对的只有2位。 ——— 揭晓答案分割线 —— 来源:《一部电影赚多少钱,近5年电影投资回报率数据观察》 答案就是《爸爸去哪儿》啦,3000万的小制作,最终却获得了近7亿的票房。要是真买了它的基金,真是赚翻了。 02 电影的价值当然不能唯商业论,但从投资回报率的角度去看这个“商品”,答对的朋友给出了精彩的“解题思路”: 目测这种电影形式,制作成本低; 电影的档期在春节档,主题又适合一家三口一起看; 先前就有对应的综艺节目,积累了大量的人气。 有没有发现,这3点正对应着投资回报率的关键: 低成本让净利润更高; 一家三口都适用,让电影在每个家庭中都有了更高的“周转率”; 之前的电视节目吸引的眼球,轻松撬动了更高的人气。 03 又和那位朋友聊了几句,得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结论:如果你充分理解“投资回报率”,它其实有很广泛的应用,甚至是一种思维模型。 正如简七一直认为的,经济学并不只是投资赚钱,更是给了我们新的角度,帮助我们找到更恰当的决策。 比如,经常有小伙伴问什么样的工作更适合自己,我们不妨用“投资回报率”来拆解一下,简七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爱惜自己的精力,注重效率(净利率高) ×发现、并反复做你擅长的(周转率高) ×选择能给你加杠杆的平台(效益乘数高) 乘号还隐藏着一个含义,这里每个因素都缺一不可。比如即使你是千里马,找不到合适的赛道也不行。 再看一个更“脑洞”的应用。不止一个朋友纳闷了,这个“蓝瘦香菇”刷屏得莫名其妙啊? 从“投资收益率”角度看,它火的路径也许就有迹可循了: 很短、易懂,却非常怪萌,话题感和笑料都很足(净利率高) ×表达的情绪(难受、想哭)平时经常用到,很容易被大家反复使用(周转率高) ×被几个粉丝量巨大的平台选中推送 ,瞬间炒热。(效益乘数高) 这个例子,就拿来笑一笑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