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婴幼儿在舌尖、舌边缘或舌背正中,会出现一个或几个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的红斑,边缘呈黄白色,稍高起,可很快向周围蔓延扩大,使舌的表面出现颜色不同而边缘不整齐像地图样的舌面,故名为“地图舌”。它是一种浅层、慢性、边缘剥脱性舌炎。多数专家认为与肠道寄生虫的存在,消化不良,维生素B缺乏,变态反应及乳牙萌出对舌头的刺激等因素有些关系。 一般没有什么临床症状,无痛感,不影响孩子的食欲,小儿可以照常进食,不影响其生长发育。一般不需治疗,病变可在2~10天左右自愈,但也有一些病人在经历一段缓解期后又复发,到4~5岁时才自愈,个别的病人终生不愈,但也无关紧要。 但是,如果孩子在患病期间,由于舌部表皮有轻微损伤,本身有灼热感,孩子会害怕吃过热的食品,对刺激性食物也特别敏感,故不应给孩子吃过热、过冷、过酸的食物。当小儿患有消化不良时,他舌部的病变也可加重。遇有刺激性食物有烧灼感或稍发痒,可应用乳酶生、酵母等助消化药物,消除消化系统疾病,或注意吃些易消化的食物即可。一般不必要去医院找医生,以免交叉感染。 小儿地图舌常常反映了孩子反复感冒及脾胃功能失调。用中药修补地图舌,则须从这两方面切入,方能奏效。易反复感冒的小儿,体质较虚弱,平时很容易疲劳,夜间出虚汗,大便干燥,二三日一次,面色虽有些苍白,但口唇却十分艳红,像涂了口红一样,感冒月月有,肺炎常光顾,有时还会出现低热,用中医理论去归纳,结论是气虚阴亏。而脾胃功能失调的患儿,体质羸弱,面色发黄,胃口不好,挑食、偏食很明显,饮食稍不注意会引起腹胀腹痛,有的还有贫血,白天一活动就会满身是汗,以上都是属于脾虚胃弱、消化吸收不好的表现。两者的中药治疗是有区别的,前者以补气。养阴、清热为主,重在提高机体免疫力,减少呼吸道感染,身体强壮了,剥脱的舌苔就会长复。而脾胃功能失调的小儿,治疗的重点应放在健脾开胃、消食导滞上,消化吸收一好,胃气也就旺盛了,地图舌悄然退去。 治疗地图舌的中药,实际上多数是调理体质的药物,如具有补益元气的黄芪、太子参、黄精。健脾开胃的白术、茯苓、淮山药、扁豆,养阴清热的南北沙参、石斛、麦冬等。在众多药物中,黄芪、淮山药、功劳叶、仙鹤草对修补地图舌的功效值得称道。 应对方法: 1、保持口腔卫生,勤刷牙。 2、脾胃虚寒,多食疗,注意忌口,不吃辛辣刺激。多吃蔬菜,尤其是深绿色、红色蔬菜。 3、补充维生素B,补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