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简七理财 于 2023-7-30 15:50 编辑 01 美联储再度加息,会是最后一次吗? 周四(27日),美联储宣布加息25个基点,将联邦基金利率推到了5.25%至5.5%。 这意味着什么呢? 其实,这已经是去年3月以来美国第11次加息,不过因为美国上半年的经济表现和就业市场反应都还不错,这次的加息也在市场预期之内。 而这次,主要分歧的点在于未来美国是否还会继续加息——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声称九月还可能再次加息,但市场似乎并不支持鲍威尔,不少投行都预期这次将是今年最后一次加息。 一方面,是因为之前加息的效果还不错。6月,美国CPI同比上涨3%,环比上涨0.2%,都已降到2021年3月以来的最低水平,在市场看来,这场旷日持久的抗通胀之战可能即将结束。 另一方面,再加息,美国可能会「顶不住」。虽然经济数据出乎意料的好,但加息对美国的影响已经开始蔓延。美国货币供应量连续6个月下降,私人投资(同比下降8.05%)和商业贷款(连续3个月出现环比下降)由于借贷成本变高,居民买房、消费、企业扩产的积极性有在降低。 这有什么影响呢? 这次加息「尘埃落定」,最近的通胀大概率会继续下行变化,但通胀缓解能不能持续下去还要继续「走着瞧」。 这大概率也是鲍威尔不敢松口的原因之一—— 美国当前还没有实现2%的通胀目标,核心通胀率也还在高位,基于对当前经济周期较高韧性的考虑,今年确实可能再次加息。而且在现在这个局面下,如果美联储松口,市场很可能会直接陷入「疯狂」状态。 所以,接下来美国通胀走向如何,能不能实现经济软着陆,还是要看具体的数据。 02 资本市场迎利好,未来还会怎么变? 自从周一(24日)政治局召开会议,提到「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后,24日和25日连着两天,证监会召开了系统年中工作座谈会,再次重点聊了聊资本市场。 这意味着什么呢? 来看看具体有啥新内容—— 投资上,场所、机构、个人都有新利好。 首先,要高质量建设北交所,让新三板发挥培育作用,为中小企业服务。 其次,针对机构投资者,要让他们在权益投资上多放些中长期资金。 最后,要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给咱们投资者提供真实透明的上市公司。 融资上,房企、民企是重点。 对于房企,要坚持股债联动,让房企有稳定的融资渠道,另外,还会在股权融资上「亮绿灯」,为房企提供新增资本和资产。 对于民企,会支持他们在资本市场实现高质量发展,例如,完善资金供给,让「科技、产业、金融」等更好的循环,另外,也要发挥期货市场功能,助力民企保供稳价。 监管上,充分体现证监会在监管上的作用。 监督方面,要加大防假打假力度,强化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的把关责任,加大对第三方配合造假惩治力度。 管理方面,要健全上市公司常态化分红机制,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这有什么影响呢? 这次证监会表态,意味着资本市场的基础制度将进一步完善,相应的,资本市场活力也能进一步提升。未来,更多激发市场活跃度的政策很有可能会继续出台,在这种刺激下,资本市场还是有很大可能重回上行周期的。 对于相关的券商股来说,这次政府发文可以说是来了一波大利好,像太平洋、中国银河都是连涨两天。目前券商板块估值仍然还处在位于历史底部,虽然短期内很难再有连着两天的「大爆发」,但中长期来看,还是有提升空间的。 03 从3,000万到290万,国家帮你解决「看病贵」 周一(24日),医疗器械板块来了一波大爆发,其中,正川股份涨停,安杰思上涨5.4%。 这意味着什么呢? 之所以上涨,主要是来自消息面上的利好—— 不久前,我国自主研发的核磁共振仪器研制成功并实现量产。 核磁共振仪器被誉为「尖端医疗设备皇冠上的明珠」,在心脑血管、神经和肿瘤等重大疾病的影像诊断上有非常大的作用,但这项技术长期被美国通用电气、德国西门子电气以及荷兰飞利浦三家企业封锁。 这次我国成功自主研发核磁共振仪器,不仅突破了国外封锁,还对仪器进行了「升级」—— 不仅分辨率更高,图像质量不逊于国际生产厂家,还加速了成像速度,解决了之前由于患者在仪器中移动造成影像模糊的问题。 这有什么影响呢? 这项技术的成熟,一方面意味着我国在医疗器械的进步。 以前,我国在核磁共振仪器上的采购花费仅次于半导体和石油,高端的核磁共振设备更是需要100%依赖进口。 现在,我国自主研发的核磁共振仪器,具有124项专利,核心部件全部独立研发完成,以后,欧美在这方面是「卡」不住我们了。 另一方面,「看病贵」的情况会慢慢改变。 以前,10分钟不到的核磁共振检查之所以要花上千块,是因为高昂的成本:核磁共振仪进口价高达3,000万,每月还要花超10万元维护。 现在,国内核磁共振仪售价仅为290万元一台,相比于进口设备直接降了90%以上。 目前,已经有网友表示北京同仁医院的核磁共振检查费用仅需400元。相信不久的未来,国产核磁共振仪器就能在全国普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