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债买卖新思路,1手多赚200+

浏览:20 评论:0
2023-3-12 16:35:37 来自生财有道 来自PC [ 复制链接 ]
本帖最后由 简七理财 于 2023-3-12 16:35 编辑

大家好呀~

先来问个问题,今年以来,你中了几签新债呢?

估计大多数小伙伴都是「零」入账吧。

别急,这是正常的,我翻了翻数据,发现中签可太难了——

图源:集思录

最近几个债,平均100个账户才有几率中1-2签。

所以呢,有不少小伙伴从「打新党」转投「摊大饼党」,开始买转债,寻思换个方式赚多点。

不过,买转债的难度显然更高,不是所有的转债都适合买。

今天,咱们就来仔细聊聊,买转债有哪些坑要避,又有什么小技巧能让大饼摊得更高效~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及的转债/股票仅为参考,不作任何投资推荐。请务必将投资决策权,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


01 避坑一:公告强赎的转债不要买

买转债,首先避开的要数已经公告「强赎」的转债:

它们可能让你亏掉20%,甚至更多。

估计还有朋友不熟悉这个概念,咱们从转债的规则说起——

理论上,可转债是一种「保本」的产品:它是上市公司向投资者借钱的凭据,每张面值100元。

我们持有可转债,只要公司不倒闭,债券到期的时候,公司就要按照100元面值,给我们还本付息。

但对于上市公司来说,这相当于未来很长一段时间还要背负不小的债务,他们自然更希望你转换成股票——

这样,你就成了公司的股东之一,就会和公司共同承担市场中的风险,公司就不用还你钱了。

所以可转债的世界有一个「强制赎回」的触发条件:

可转债背后的上市公司,往往在股价连续大涨、满足一定条件*后,会强行用很低的价格强行从你手里把可转债买回来。

*一般来说,强制赎回条款触发条件为:正股在任何连续30个交易日中,至少15个交易日的收盘价格,不低于当期转股价的130%。这样的条件下,可转债的价格往往也大于130元。

这就会让大部分可转债持有者,选择「转股」。

拿即将强制赎回的杭叉转债举个例子——

图源:集思录

如果你想卖出转债,最后交易日是3月20日;

之后的3天是转股日,转债无法交易,可以进行转股的操作;

如果过了3月23日,你没有转股的话,公司有权用100.399元购买你手中的转债。

假设杭叉转债能一直维持现价,而你没有及时操作,潜在的亏损将达到20%。

*亏损率=赎回价/现价-1=100.399/125.387-1=-20%

对咱们摊大饼选手来说,手里有转债宣布强赎了,记得卖出或转股,不然可得损失一笔巨款呐。

至于买转债呢,可以多留意一下,看看它有没有强赎的计划,避免买入,省得还得操心卖出。

那么,该怎样查询转债的强赎进展呢?

你可以借助集思录平台,在转债数据的界面,有三种颜色感叹号,我们避开红色和黄色的转债就行。

图源:集思录

红色感叹号:转债已公布强赎计划(包括价格和最后交易日期);

黄色感叹号:转债宣布强赎,最终交易日尚未确定;

灰色感叹号:公司暂时没有提前赎回转债的打算。

3月份,杭叉、盘龙、百达转债都有强赎时间表、或公告要强赎,大家可以排查下自己摊的大饼,记得调整~


02 避坑二:大规模转债不划算

另一类需要避坑的,是剩余规模太大的转债,比如50亿以上。

准确来说,这类转债并不算坑,就是性价比特别低。

拿下周就要退市的「光大转债」*来说——

*3月13日(周一)为光大转债最后一个交易日,之后三天可转股,3月17日摘牌

它在上市首日的收盘价是103元,接下来的六年间,正股都没有涨到强制赎回的小目标。


按照合同约定,六年存续期到了之后,公司就要按照105元*的价格赎回债券。

*105元为税前价格,个人投资者赎回债券要扣20%利息税(税后到手104元),机构投资者不用扣税,你可以考虑在二级市场卖出转债或转股,多赚一点。

简单算算,加上年化1%的利息,光大转债这六年的回报率大概是每年1.3%左右,都没跑赢货币基金。

为什么光大转债涨不动呢?

一方面,发行规模太大,达到300亿。

和小规模转债比,推动上涨需要的资金更多,很难吸引投资者的注意。

事实上,大规模转债一直是「鄙视链」的底端。

从市场给出的定价,也能看出它们的不受待见——


另一方面,光大银行正股波动小。

光大银行的经营虽然很稳健,但由于银行业务同质化,成长性不高。

所以很难引起投资者的兴趣,过去六年来股价不愠不火,几乎没涨过。

不单是光大银行,整体银行行业的估值一直在下降。

我翻了翻历史上到期赎回的转债,大体上也有规模大+传统行业的双重属性。


为了收益能提高点,咱们最好还是避一避转债中的大块头。


03 把握买和卖,大饼摊得更高效

说完怎么避坑,再来说说转债的买和卖有哪些讲究。

买入:注重「安全边际」

你可以关注四个方面——

一是到期收益率>0%。

图源:集思录

到期收益率,就是买入债券后,可以获得的年化收益率。

选择收益率>0%的债券,就意味着持有到期,「借条」是可以收回本金,并拿到债券利息的。

只要公司信用好,能还钱,不管买入后的价格如何变化,都会有「债底」的保护。

二是高信用评级。

信用评级,是专业机构对公司还钱能力的评价。

评级从高到低,依次是AAA、AA+、AA、AA-、A+以此类推。

你会看到,按到期收益率排序,有的转债能达到5%以上。

图源:集思录

但再瞄一眼评级,普遍在B级和C级,说明市场对他们的还钱能力并不看好。

虽然转债历史上还没有公司赖账,但咱们还是尽量挑高评级,比如A级以上的(越高越好~),更安心。

三是考虑小规模转债。

由于小规模转债更容易受到市场欢迎,你也可以用「规模指标」进行筛选。

图源:集思录

比如设置小于3亿、5亿的门槛。

四是买多几只转债,尽量分散、均匀。

这样一方面,能避免单一转债的「踩雷」风险;

另一方面,大饼摊得均匀一些,总会有惊喜。

卖出:寻找「优势价格」

如果你按买入的步骤筛选一遍,会发现转债的价格差不多集中在110-120之间。

决定我们收益的另一大关键,是卖出价格定多少合适。

比如我经常130元卖出转债,结果眼睁睁地看到它涨到200元;

又或者,转债150元没卖,它又跌回到120。

那么,转债价格有没有合适的卖点呢?

带着这个疑问,我扒了扒数据,找到了两种更「划算」的卖出方式——

(1)涨到150元就卖

参考所有退市转债的历史最高价,我有几个重要发现——

98.5%的转债最高价>130元;
85%的转债最高价>150元;
49%的转债最高价>180元;
37%的转债最高价>200元;

从数据看,转债的一生到达150元还是有挺大概率的,再往上就要碰运气了。

我们可以借助软件,设置相应价格的条件单,随时「止盈」。


(2)持有到退市,均价170元

如果买入后,一直持有到退市,结果会怎样呢?

数据显示,退市转债最后一天的平均价格是170元左右。

每年总有几个冒尖的转债,能涨到500+、900+,把均值拔高许多。

和之前130元的卖出价相比,这两种方式,能让我1手(10张)转债利润能高出200-400元。

比起之前的随意定价,我现在会把转债的卖出价格定得更高,心里也更有底气了。

相对来说,我更偏好第一种方法,可以反复买入、卖出,更有参与感。

当然,你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04

总得来说,可转债「下有保底,上不封顶」的特性挺适合普通投资人投资的。

当然和打新相比,买卖的风险相对大一些。

最后,附上总结图——


全部评论 楼主直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