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简七理财 于 2023-2-18 11:42 编辑 01 医保改革到底咋回事? 最近,各地都在实行新一轮医保改革,推进职工医保门诊共济,咱们一起来看看。 这意味着什么呢? 我们每个月交的医保,会流入两个账户:个人账户和统筹基金。个人账户是我们自己可以支配的钱;统筹基金是国家支配,所有参保人都可以用的钱。 改革前,每个月缴纳的医保费用大概两个账户各流入一半,有的个人账户更多一些。改革后,单位缴纳的全部流入统筹基金,个人缴纳的流入个人账户,也就是个人账户变少了,统筹账户变多了。 不过,相应的,报销范围也有了变化。 简单来说,改革前,统筹基金保障的是住院和门诊大病,个人账户保障的是门诊小病和药店买药。 改革后,普通门诊报销的变多了。以前只能个人账户支付的门诊小病,现在可以用统筹账户的钱,而且,为了缓解大医院的医疗压力,越是基层的医院报的越多。而且,个人账户也可以和家人共用,还扩大了使用范围,比如缴纳医保。 随着老龄化的加重,退休人员的报销比例也会更高一些。 为什么要改革呢? 总的来说是为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缓解「有病的不够花,没病的用不了」的问题。 改革之前,健康人群的个人账户趴着不少资金,而患病人群却面临着个人账户钱不够,门诊个人自费负担重的问题。 这有什么影响呢? 医保改革后,更能体现「互助共济」的功能。让健康的人帮助生病的人、年轻人帮助老年人、高收入人群帮助低收入人群。 对于老年人和患病人群来说,能报销的更多了,医疗负担能缓解不少。 而对于年轻人和健康人群来说,看似流入个人账户的变少了,但咱们平常的小毛小病,也能用统筹账户报销了,其实也是省下一笔钱了。 02 伯克希尔最新财报,动作有点不一样 情人节当天(14日),伯克希尔公布了去年的四季报,这次有些动作似乎不太符合巴老爷子一贯的风格。 这意味着什么呢? 我们来复盘一下伯克希尔四季度的操作—— 减持银行股。最新持仓显示伯克希尔对美国合众银行的减持幅度达91%,而此前第三季度已经减持了30%以上,现在已经所剩无几,几乎清仓了。 另一家银行股纽约梅隆银行也同样是大幅减持,接近清仓。目前十大重仓股中只剩下一个美国银行了。 看来,伯克希尔不再坚持3年前对银行股「长期跑赢大盘问题不大」的判断了。 出现了「短线炒作」。一直奉行长期持有的巴老爷子,这次出现了一个大手笔的「短线调整」。去年三季度末,老爷子建仓台积电,并且还一举进入了前十大重仓股,第四季度却大幅减持了86%。 苹果仍是心头好。16年开始持仓苹果后,伯克希尔对苹果的喜爱毫不掩饰,即使去年下半年苹果出现了最大30%的回撤,伯克希尔还在继续加仓,目前已经把近4成仓位「押」在了苹果身上。 基调没有变。虽然有些部分调整,但伯克希尔组合的「底色」并没有太大变化。因为还持有大量的非上市股票,这都是老爷子的特色。 这对我们有什么影响呢? 第四季度,老爷子没有新建仓或清仓股票,和以往每个季度至少减仓一家公司相比,有点不太寻常。不过持仓的股票市值较三季度末增加了近30亿美元,也是在连续两个季度下降后的首次反弹。 虽然股神这次对台积电的操作有些不寻常,但我们没必要过度关注。 老爷子还是坚持长期持有,占比超过88%的前十大重仓股,平均持有时间长达7年,才是值得我们关注和学习的。 03 「零售之王」的基金「黑名单」,有哪些? 最近,招商银行限售了多家基金公司的产品。(包括国金基金、东方阿尔法基金、长江证券资管、红土创新基金、益民基金、中邮创业基金、泰信基金、东吴基金、泰达宏利基金、新华基金、创金合信基金等)。 涉及的基金公司规模大小不一,有规模超百亿元的基金公司,比如中邮创业基金、国金基金等,也有规模在10亿左右的,比如益民基金。 这意味着什么呢? 现在市场上的投资产品琳琅满目,数量众多,公募基金产品数量已经超过了1万只。 所以,那些代销平台帮助投资者从中选出优质产品就成了他们比拼竞争力的主要赛道。例如,招商银行的「五星之选」、蚂蚁「金选」基金等等。 有入选优质名单的就有被剔除的。这次市场「零售之王」招行就限售了一些基金公司的产品,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业绩不行。有些产品出现较大亏损,会给基民带来损失。比如,截至去年年底,中邮创业股票型基金近3年、近1年、近6月的收益都跑输了同期同类平均,分别为19.02%、-8.04%、-6.63%。 二是公司风险。包括公司本身的投研实力、治理结构以及股东层面存在的风险。比如,某家公司有位持股比例35%的股东多次因违规行为而受到行政处罚。 这有什么影响呢? 从海外成熟的市场来看,国外资管巨头胜出的经验之一就在于实现了自身利益与客户利益保持一致。从招行的筛选来看,资管机构不再只卖产品,也开始为普通投资人考虑了,是个好现象。 另外,对于招行限售的基金公司,我们也不妨自查下自己的基金清单,看看有没有这些公司的产品,把控下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