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商学习]

一个50后农村老太太的存钱法则,教你如何把乱牌打成好牌

浏览:1117 评论:6
2022-5-30 11:05:10 来自生财有道 来自PC [ 复制链接 ]
本帖最后由 木木理财21 于 2022-5-31 10:38 编辑

文|木木理财21
图片来源|原创

钱是攒出来的,还是赚出来的?如果拿这个问题去做调查,估计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在这里,我想讲一下我父母的攒钱故事,看一下在存钱这一点上,即便有思维和认知的差异,辅以国家和时代背景的影响,他们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理财心得?
01

我爸爸生于1947年,我妈妈生于1951年。作为50年代出生的人,他们和我们国家的建国历史一起发展。

他们成长中的经历,我其实了解不多。但根据我后来学习历史,大致可以判断他们在结婚之前,普遍都属于非常贫穷的阶级。因为那时,国家都很穷,具体到个体,特别是农村就更不用说了。

我妈是从陕西嫁到宁夏的,成长过程中听她诉苦聊起过去,意思是她们家乡比我爸那里还穷,姥爷他们听说嫁到宁夏可以吃饱饭,才听了别人的话把女儿嫁过来的。而我爸这边的说法是因为家里穷,子女多(我爸兄弟姐妹10个人),娶媳妇比较难,才到外省去找媳妇的。

对我妈来说,她对嫁到这里非常的不满的,连带着她对姥姥姥爷也有了意见。细想之下,其实长大后的我是挺理解她的。你想,语言不通,饮食习惯差异很大,嫁给我爸,他10个姊妹,轮到他,还能有什么财产,以至于我妈他们一起来的那批阿姨都有一种被骗了的感觉。

可是那个时代的人,能有多少选择呢?我妈也只能既来之则安之。她学着说这边的话,学着种这边的地,和我爸两个人靠在地里刨食养大了我们兄妹5人。

当然,本就家穷,又生了5个子女,我妈当初可真握了一手乱牌。反正从我有记忆起,我妈和我爸经常以为钱发愁,自然也经常因为钱吵架。

至今,我的求学生涯储存的记忆里,依然是每到我和我哥要交学费,我妈就开始发愁,然后就是出门到处去借钱。

也因为家穷,我姐牺牲了自己,没有上过学,我大妹上到小学毕业就没去读了。这对我父母来说,手心手背都是肉,对比我以后和我哥都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心里的遗憾也必然是永久的叹息。

没错,你看到这里可能就明白,我爸妈凭借着他们的勤劳和自己摸索的持家之道,培养出一个大学生,一个研究生。甚至在我哥毕业几年后,全款在我们县城买了一套2室1厅的楼房。那套楼房到今天,20年的时间总值翻了接近8倍。

那时是2001年,对并无任何赚钱渠道的他们来说,这个成绩够得上周围人人称颂。

02

我能想起来的和观察到的,我爸妈的赚钱来源就是那几亩地。而那几亩地因我爸兄弟多,我妈说好几块都不好,一开始种什么都不长。

而他们能在几十年间养大5个孩子,供我们上学,给我哥买房子。我总结了下,他们之所以能存下钱,一靠极致的苦干,二靠极致的攒钱。

我爸妈特别能吃苦。尤其是我妈,是那种对自己特别狠的人,对我们也是不例外的。比如都说农民天不亮就下地,天黑了才回来。我妈要是下地,肯定比别人更早,回家比别人更晚,吃饭也要等到活干完才行。

我姐一天学都没上就跟我妈下地干活,等能站的上板凳,就接替了我妈给我们做饭洗衣。我们上学的待遇好一点,但也仅限于上学。只要放学回家都要做事的,特别是周末假期。

我读大学那一年出了车祸,住院时病房的城里人听说我是从农村考上的大学,都说我爸妈肯定不舍得让我干活,才能足够的时间学习。我妈是这样回答的,怎么可能,放假我都是给她套个骡子,赶着牲口拉粮食。不干活还没这个命呢。

别人家地里除草都是买药来打,我妈都是等着我们放学去地里拔。我们那里8月份最热,我妈就让我们每天很早起床去地里干活,等太阳出来了,别人都要下地了,让我们回家休息。

我妈的观点是这样活也干了,人也不会晒。在我妈这种把勤快做到极致的状态下,我们家的粮食年年都长得不错,地里更是找不到几根杂草,因为我们不是在拔草就是在除草。

改善了土壤,又花费了比别人多的血汗,这使得我们家每年的粮食都比一般人产量高。我们那主要种小麦和玉米,后来开垦了几亩荒地,改种水稻,不过也就是自家吃。小麦和玉米一年一季,收好晾干后一部分卖掉,一部分自用。

那时没有记账APP,我们更小的时候,我妈自己记。她心算能力很强,对数字又特别敏感,不会写字,但会算账和存款。等我们大了,每次卖的时候就让我们拿本子记,年底统一算。大概类似这样的。

微信图片_20220530110054.jpg

现在看来,我妈很早就具备了记账的习惯和潜质。每年我们家支出多少,种粮食成本多少,扣除成本一年结余多少,她都心中有数。以至于那年给我哥买房子,我和我哥虽然没有交流,可我们的惊叹是一致的。

如果用随手记记账本,我想我妈的记账本大概是这样的。这里使用的是神象云储蓄家庭账本这个账本的好处是可以设定储蓄小目标。比如孩子教育、房子首付、家庭装修等等。

像我妈当年买县城房子,那时的价格大概是6000左右一套,那她就可以设置一个买房子目标,如图所示。然后根据我们的收入来源一笔一笔记上去。

微信图片_20220531103704.jpg




像我爸妈当年的收入来源包括但不限于卖小麦、玉米、西瓜、辣椒、四季豆等,小麦是7、8月份、西瓜和辣椒差不多,玉米是国庆收,我们放寒假时卖。

03

当然除了苦干,我妈的持家有道还是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首先是时刻不忘精进自己的主业。我妈的主业就是种地,可她不是蛮干。对于粮食的生长,她没事都刨在地里,对于粮食的特点,水质、土壤,那都是烂熟于心的。

就算是我们看起来长的一样的玉米杆子,长的一样的西瓜,哪天丢了一个西瓜或者少了个玉米,她都知道。因为她不知道一天在田里数几遍。

其次是拓展收入来源。除了种粮食,我妈也种经济作物。最早是糖萝卜(就是做成白糖的),后来是大瓜子(就是我们在超市看的那种黑色瓜子,不是葵花子),再到后来就一直是西瓜。

西瓜是主要的,也会种一些菜。比如四季豆、黄瓜、茄子、韭菜、西红柿、辣椒等等。大部分卖来贴补家用,少部分自己吃。

我妈种菜也是一绝,有些家不够吃,我们家却吃不完。我妈说就是给她一块是石头地,她也能种出花来。

大头靠小麦玉米,扣除成本统一存银行。小钱靠经济作物,用来应付我们家的日常、人情往来,家人换季衣物。反正不管怎样,我妈都有办法让我们家正常运转。

我们家的消费项目包括但不限于粮食种子,化肥、一家人的吃穿、孩子上学的钱,人情往来等等,这些都可以分门别类记入储蓄家庭账本。

微信图片_20220530110129.jpg


当然,靠赚还要靠省。我们家子女多,要是买新衣服,一下就是7套。我妈心灵手巧,衣服都买布来做,我们上到中学穿的都是我妈做的鞋子。样式美观大方,穿着舒适。她学习能力极强,看过别人做的衣服,做的菜,回来琢磨一下就能复原回来。

她做事力求完美。干活的力气比得上男人,不会写字却会给鞋子画出样子,最后再刺绣成花。

她做得每件棉衣,针脚都整齐得像艺术品。她做得一手好菜,去过我家的同学都说我妈就是做一锅素面都那么好吃。

我妈的原则是能省的钱就不要乱花。因为我妈的严厉,即使为了改善生活买的零食水果,我妈不发话,水果烂了都有可能,所以我们家孩子都没有那种很贪吃的习惯。

但是我妈也不是苦行僧。在吃和穿这个问题上,她有自己的见解。吃菜就只自家种的,省钱。但常吃也会腻,那就改善做法。比如地里的野菜也能成为我们的最爱。夏天做西红柿酱,冬天没菜,就缸咸菜和酸菜。不要小看腌菜,这也需要技术,我姐她们腌的菜就差很多。

周末我们放学,我妈就会叫我爸去市场打几斤肉改善我们的伙食,所以别看我们家条件不好,我读研究生时,师母一直说我嘴巴太挑。都是我妈喂出来的。

我爸妈的合作模式是我妈管理,我爸执行。我爸干活踏实能吃苦,脾气又好,给谁帮忙都不按摩力。除了冬天太冷的日子,我爸基本上都在劳动。也因此,那么多年,别人家的孩子都不上学,有劳动力,而我家主要靠我爸妈,我们的生活条件不比别人差。

都说父母对孩子的最好教育是身教,我父母带给我的影响就是做事要踏实,要做就努力做到最好。我和老公裸婚,刚毕业一个月才1000多工资,我们仍然靠着吃苦耐劳在6年后首付了属于我们的房子,并在4年后还清了房子贷款。

我今天养成的工作态度,我的消费观和理财观,有很大一部分是和我父母学的。也因此,我在兼职学习写作时,特别钟爱理财。

我希望,和我一样的很多普通人,一无背景可以依靠,也无过人能力,但我们仍然可以靠我们的踏实勤奋,让我们的日子越过越好,让我们的存款越来越多。

我也一直致力于,用最接地气的语言,和浅显易懂的讲述,为你讲述我身边这些普通人的理财故事,希望你们能喜欢。


作者简介:我是木木理财21,大学老师,高龄二胎宝妈,从小致力于用文字书写人生中的每一次小确幸,愿与你一起分析育儿和理财路上的所思所想,欢迎你的关注及留言!




全部评论 楼主直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