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不建议年轻人掏空六个钱包凑首付”“专家称买房比租房划算”“专家称今年6到10月是购房好时机”,5月19日,这三个与买房有关的话题同时上了热搜,但表达的意思却截然相反,所以我们到底该听哪个专家的? 以前,由于大家的文化水平不高,而且获取信息的渠道有限,所以大家都把专家的话当做金科玉律,金玉良言。那时很多有水平的专家也确实给大家进行了一些很好的知识科普。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专家”们开始涌现出来,通过各种媒介不断发表自己“独特的建议”。 “专家建议吃泡面不要用自带的纸碗,因为纸碗可能有毒” “专家建议大家多吃青椒,因为青椒里还有很多维生素” “专家建议一天吃螃蟹做好不要超过两只” “专家建议低收入者把闲置的房子租出去、用私家车出去拉活儿” “专家建议每个人每天至少要走一万步” “专家建议不能喝多次煮开的开水” ... 本来专家们都是好心的建议,为什么到年轻人这里就不买账了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2个原因: 1、专家不专业 对于很多专业的专家提出的建议,大家还是很支持和配合的,比如新冠肺炎刚开始出现时,专家建议戴口罩,一时间大家立马就把口罩带起来了。 但是现在网络上各种“专家”实在太多,有些专家在发表言论的时候仅仅关注了小部分人的情况,从而提出建议,然而这个建议并不适合绝大多数人,所以难免会遭到其他人的群嘲。 有些所谓的专家本身的知识水平并不高,提出的建议本身存在不合理的地方或者表述不合理,自然会遭到大家的批评。 更有甚者,一些专家可能本身是为了某些产品在背书,或者为了获取关注和流量,往往语不惊人死不休,故意发表一些容易引起争论的言论。 2、这届年轻人难带 我公公婆婆他们那一代人是极迷恋专家的,只要是专家说的,不管对错与否,那一定是严格遵守的。 比如专家建议每人一天吃鸡蛋不要超过一个,早上如果吃了一个水煮蛋,到中午如果有鸡蛋炒的菜,我公公是绝不会吃一口的。 又比如专家说醋可以消毒,所以我婆婆只要哪里痒了哪里不舒服了就一定要擦醋进行消毒。 相比上两辈人,我们这一届年轻人确实很难带! 专家苦口婆心说半天,年轻人不买账就算了,还总能找到各种理由给怼回去。其实这并不是一个坏现象。 现在的年轻人普遍受教育程度高,很多人其实就是自己领域内的“专家”,所以自然能分辨出建议的好坏。就算不是业内人士,但现在网络上获取资料很容易,想要分辨是非也不难。而且现在的年轻人对知识的专业性要求也更高,更具有对问题辩本思源的精神,所以也更容易打脸那些“不专业的专家们”。 对于各种层出不穷的“专家建议”,年轻人也直接打出了“建议专家不要建议”的建议。其实这并不是大家完全否认专家们的观点,只是大家更希望专家们能更好的提出建议,多从大家的实际角度出发,考虑普通大众的实际情况,用准确的语言,谨慎的态度,提出对大家更有意义的建议。 不管专家的建议如何,它也只适合一部分人,具体到我们每一个个人,都需要重新再思量。比如专家建议年轻人要买房,但我们就真的要不顾一切去买吗?其实还是需要结合个人的经济实力和财务规划进行。大家可以在随手记的资产负债账本中进行统计规划,辅助自己下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