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蜗牛跑步 于 2022-5-24 14:33 编辑 最近,关于房地产的各种利好政策接连出台,无论是差别化房贷,还是下调LPR基准,都在告诉大家:现在是购房的好时机。 然而,种种利好的背后,房产销售的数据却并不乐观,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4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39154亿元,同比下降2.7%;70个大中城市中,只有一线城市房产销售价格有小幅上涨,广大二、三线城市无论是商品房产价格还是成交量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 为什么大家对政策不买账,不再热衷于买房产了?我想,大概有几个原因: 一、疫情持续影响,收入不稳定 疫情持续到现在已经第三年,各行各业都受到巨大影响,很多人被降薪、裁员,每月的收入大打折扣,即使掏空“六个钱包”凑够买房的首付,也无法保证每月都能按时还贷。 身边已经有人因为失业被迫断供,也有人举全家之力提前还贷以减轻房贷压力,疫情让越来越多人意识到现金流的重要性,买房热情也随之消退。 二、房企债务高企,担心烂尾楼 恒大、融创等头部房企的暴雷揭示了整个房产地行业的困境,高昂的负债让房产开发商举步维艰,谁会是下一个恒大谁也不知道。 身边随处可见停工的楼盘,无法接时交房的情况也比比皆是,大家都害怕一个不小心就买到烂尾楼,半生积蓄被套牢,让生活陷入困境。 三、买涨不买跌,观望情绪明显 过去房子是最稳妥的保值和升值资产,即使买房压力大,很多人为了钱生钱还是会抢着买房。如今,全国超半数的城市房价下跌,现阶段买房很可能买到就亏,而且亏损的不止有房价,还有房贷利息,税费等等成本。 “买涨不买跌”的情绪下,房屋的流通性越来越差,大家担心万一急用钱,房子却无法出手,就会变成“累赘”,原本想买房投资的人群也选择持币观望。 四、出生率下降,刚性需求减少 房子不同于其他消费品,很多人一辈子有一套房就够住了,近年来,我国结婚率和人口出生数量持续走低,意味着楼市的刚性购房需求越来越少了。 多年的城镇化进程,也让很多家庭拥有了一套以上的房产,房屋空置的现象在每个城市都很常见,新房交易量逐年下滑。 五、居住观念变化,选择回乡建房 自媒体的兴起,让年轻人就业创业不再局限于大城市,很多在外务工的打工族选择回乡定居,在农村老家建房。 老公侄儿一家最近就计划在乡下建房,目前已经拿到建设许可,一家四口可以修建120平的房屋。根据市场的行情,在神象云家庭装修账本里做好预算: 1、基础施工:11.4万元。本地建房一般是900-1100每平,侄儿选择了一个口碑不错的建筑团队,最终价格定在了950元/平包工包料,建设周期一个半月。 2、硬装:房屋装修价格600-1500每平不等,选择中等价位的装修公司,全屋硬装大概在9.6万元。 3、软装:预算0.5万元,灯具、窗帘等装饰品选择简单、有助睡眠的款式和质地,打造舒适、放松的居住环境。 4、家具:3万元,家具尽量在同一家店购买,这样风格统一,也容易获得折扣价,节约购买成本。 5、家电:2.5万,电器选择618、双十一等优惠力度大的时候网购,不仅款式多样,价格也比实体店便宜,疫情期间也能减少人员接触,实惠又放心。 以上预算共计27万元,仅需城里购房的首付就能在乡下修建100多平的住房,性价比极高,现在家家户户都有私家车,出门办事、上班也很方便快捷,难怪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回乡建房。 在“房住不炒”的大背景下,与其背负几十年的房贷,让全家人生活在高压之下,不如租房或者回乡建房。这样即使疫情持续,也不用为高额的房贷吃不下、睡不着,省下的现金流至少能让大家衣食无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