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账讨论]

疫情影响下,如何进行有效的储蓄和家庭财务规划?

浏览:658 评论:0
2022-3-31 13:08:38 来自记账晒单 来自PC [ 复制链接 ]
前几天,和一个久未联系的朋友聊天。问及近况,她说自己最近一段时间在医院和家里“两点一线”。

先是孩子感冒生病,忙完孩子,自己的腰背又累出了毛病,需要去医院进行长时间的理疗。

以我对她的了解,她一直是一个大大咧咧,不喊苦不怕累的人,能因为不舒服主动去医院治疗,那身体确实应该是吃不消了。

我笑话她:“现在终于知道对自己好点了。”

她自嘲着:“可不是嘛!现在受疫情影响,自己没了工作,老公一个人上班,还有尚且年幼的娃要照顾,身体可不敢出一点问题。这次疼得直不起腰,要放在以前多躺躺就赖过去了,可是,现在不敢拖,有那么多事等着自己去做呢,但看病花钱“哗哗的”,也让人揪心啊!”

是啊,一边要花医疗费,一边又没有了收入;一边是需要照顾娃,一边又是自己生病都需要照顾。

朋友继续念叨着,医生说她这是腰肌劳损比较严重,需要减少劳累,但她还想尽快找个工作,这段时间经济周转不灵,靠这个呗那个贷的“拆东墙补西墙”,这日子可没法过啊…

一、

像我的朋友,以前一直是一个过日子大大咧咧的人,她常说的话就是:“想那么多干嘛?天塌了,还有个子高的顶着呢!”

可是,短短一两年,好像就完全变了一个性格。

这两、三年,国际和国内经济越来越不景气,受情的反复,让很多产业都受到了很大影响。

打工者有打工者的难处,随时面临着被降薪裁员的风险;而老板也有老板的心酸,一不小心就是破产,多年辛苦积蓄的资产一下子“回到解放前”,甚至可能因此负债累累。

疫情当前,大家普遍都有了这样的共识,人生路那么长,每到一处都得用钱,一定要多攒钱。

要知道,对于成年人来说,我们人生中90%的问题都是与钱有关的。

如果发生一些突发情况,有存款,起码还能保证基本的生活。

但现在的年轻人,早已经习惯了刷这个呗那个贷,有多少人会有储蓄的习惯,又有多少人会去做自己家庭的财务规划呢?

pexels-photo-1602726.jpeg

二、

首先来看,假如你现在已经陷入了发了工资,就急着还各种呗和贷的循环,那如何培养良好的储蓄习惯,这里给你两条建议:

第一点,因为原始资本的积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所以我们要尽早储蓄,重视存钱。

1.分清需要的和想要的,理性消费。

想要不再继续陷入财务困境,首先,我们需要停掉使你产生消费负债的各种借款平台,杜绝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恶习。

同时,还要学会花钱、理性消费,将钱花在投资和提升自己上。每花一笔钱,都要先问问自己,是不是必须的:我是真的“需要”,还是只是“想要”而已?而对于那些不必要的物欲是否可以“断舍离”?

通过这样刻意的行为改变,培养自己良好的储蓄习惯。

2.转变自己的储蓄模式

很多人,一直认为“收入—支出=结余”。有这种想法的,可能永远都存不下来钱。要想存钱,一定是“收入—结余=支出”。

当我们每个月即使有几百的结余也要强制储蓄,养成强制储蓄的习惯,慢慢的积少成多。

第二点,养成记账的习惯,做好预算与规划,做到财产心中有数。

这需要我们针对不同的目的,建立不同的账本:可以分为日常账本和专项账本。日常开销和储蓄,可以使用家庭消费账本和家庭储蓄账本,其他的就使用对应的专项账本。

我使用的是神象云推出的各类账本,分为日常账本和专项账本,有了这些账本,在做好预算的基础上,对我对自己家庭的财务情况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也能更有针对性的改善家庭财务状况。

下面是我的日常的消费和储蓄账本:
Screenshot_20220331_112734.jpg

这里是我的部分专项账本:
Screenshot_20220331_112421.jpg

三、

当我们有了一定的储蓄,又该如何做一个科学的家庭财务规划呢?

按照标准普尔家庭资产四象限图来看,对于我们存下来的钱,需要划分成4份:
6644c653595522cb4ec22f54d987734e.jpg

1.要花的钱

要花的钱,是指用于生活支出的钱。占总资产的10%。

2.保命的钱

保命的钱,即用于购买保险,解决疾病、医疗和意外的风险,这部分占总资产的20%。

3.保本升值的钱

保本升值的钱,是指用做养老和教育的储备。这部分占的比例最大,为40%。

4.生钱的钱

生钱的钱,即用来投资增值的钱。但是这部分是有风险的,而且不能比例最大,利用好了,可以实现我们的财富增值,占30%的比例。

最后,在生活中,我们都需要预防这些能避免的突发情况,比如疾病,平时就要主动加强身体锻炼。而对于那些无法避免的突发情况,比如疫情,则需要我们去储备更多的财务保障。

为了让我们的生活多一些美好的感受,就从现在开始养成储蓄的习惯和做好家庭财务规划吧!
全部评论 楼主直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