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晒单]

平均初婚年龄突破30岁,当代年轻人为何不肯结婚?

浏览:248 评论:2
2022-3-15 15:48:53 来自记账晒单 来自PC [ 复制链接 ]
平均初婚年龄突破30岁,当代年轻人为何不肯结婚?

01

近日多地发布了2021年婚姻登记大数据,数据显示近五年结婚登记数量呈逐年下降趋势,而结婚年龄却日以推迟。其中,安徽省的数据更是分外引人关注:2021年安徽省平均结婚年龄33.31岁,初婚平均年龄分别为男31.89岁,女30.73岁

111.png

曾经以为,只有高学历群体才会平均初婚年龄超过三十岁,没想到现实数据竟然如此触目惊心。“适婚青年”与“剩男剩女”的这两个词恐怕需要被重新界定。那么,当代青年为什么迟迟不肯结婚呢?

02  

结婚年龄的推迟,放眼全球并非个例,隔壁的日韩,就有大量晚婚人士,甚至不少日本男性,初婚时间是在35岁之后;欧洲各国的统计数据也早已表明,英法德等国家,首次结婚平均年龄均超过30岁。显而易见,结婚晚这个趋势已经从国外蔓延至国内,从高学历人群蔓延至各个阶层。究其原因,可能有如下三点:

1. 个人追求自我提升

从1999年高校第一次扩招开始,大学从精英教育逐步向大众教育转变。从80后这一代开始,均是教育普及化的受益者,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显著增加。然而,普通大学生,本科毕业是22岁,就已经达到了传统的法定结婚年龄的。

随着近几年越演越烈的考研风,如果本科结束就考试顺利上岸,就意味着25岁结束学业,再稍微工作那么一两年,结婚年龄就达到27岁左右;如果本科毕业两年再考试,或者是考了几轮才上岸。那么,学成后年龄就直奔三十。

222.png

俗话虽说是成家立业,但在大部分人看来,求学明显重于成家,学业不成,何以为家?

没有毕业,书都没有读完,如何结婚呢?按照当前情况,越来越多的适婚青年不是在读研的路上,就是在准备读研的路上,人生还处于追求自我提升阶段,就算有固定男女朋友,初婚时间的推迟也难以避免。

2. 婚姻是个经济问题

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有情饮水饱从来不是婚姻的真谛,经济才是,更有甚至,还会从情感付出、金钱积累等各方面来判断它到底“值不值”。

从女性的角度来讲,如果你未婚且月入一万,拿出女神账本算算,你能用三千块租房,两千块吃喝,剩下的钱各种买买买,生活精致,还能留点钱孝敬父母。

333.png

然而数据显示:在一线、新一线以及二线城市的单身青年中,有40%是月光族,四五线城市则多达76%。在这种情况下,一旦结婚,如果使用家庭账本简单预算一下婚后生活,你大概率需要背上一半房贷,至少留出三千块养育子女,不再有时间和钱财修饰自我,开始精于算计,计较得失,甚至不得不因为养育下一代影响事业,顾虑家务让自己身心俱惫。

444.png

因此,不少寻常家庭的普通人会在经济压力之下,会选择推迟初婚时间!毕竟,恋爱可以风花雪月,婚姻注定柴米油盐

3. 家庭讲究团队协作

俗话说,结婚就是搭伙过日子。拿结婚证的是两个人,而一纸婚约链接的是两家人。双方家庭的经济水平、生活习惯等都会互相渗透,互相影响。古人云婚姻讲究门当户对,但是也不可能事事契合。因此,如何协调双方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各种人生大事的分歧中,或者鸡毛蒜皮的争执里,求同存异,协作共赢,才是小家庭能长久和睦的关键。

而协作的基础,则是在经济上,情感上做好沟通。比如通过账本的多人协同记账功能,更好的了解双方为家庭做出金钱和精力付出,互相理解,互相尊重。

555.png

然而遗憾的是,从80后开始的这波适婚青年们,恰好是独生子女的一批,更多的追寻自我价值实现,注重个人感受。这种婚恋观的转变,使得他们很难如上一辈那样,心甘情愿的在婚姻中磨平棱角,宁可推迟婚姻,撞破南墙,也要拥有灵魂默契的权利

03

婚恋往小了说,可以是个人行为,家庭琐事;往大了讲,则能上升到社会问题,人类传承。初婚平均年龄突破三十,在今天看到可能只是一个数字的变更;在未来回首,或许是一个婚恋里程式的事件。

婚姻的本质,其实是不同层面的“利益交换”。当“每逢佳节倍催婚”的传统观念已经不能打动适龄青年的内心。那么是否该加强公共政策的职责,推进婚育支持性政策进一步出台?有没有更好的规则与制度,能为广大青年拨开眼前迷雾,让他们寻找前进的方向?

对于安徽省平均初婚年龄突破三十岁这件事,有专家认为:“比起‘催婚’,对年轻人进行爱的教育更为重要。” 而在我个人看来,婚姻教育包括的是不应该只是爱,还有为人父母,为人配偶,为人子女的责任







全部评论 楼主直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