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g大调的c 于 2021-11-26 13:17 编辑 01 最近刷到一篇文章,是说在新加坡生活的老人,到了60岁以上的退休年纪,可以被称之为“乐龄人士”。字面理解就是活到了“快乐的年龄”,有一个幸福、安康的晚年生活。 我深以为然。我们家老中幼三代同堂,每天最开心的是小朋友和老人,前者不用上班搬砖还照常有钱花,后者时间自由,没有赚钱压力还能有钱领。 与很多年轻人不爱跟父母住一块、觉得没有自由感不同,我们家挺习惯目前这种人多的状态。我倒觉得一日三餐不用自己操心,加班太晚回家客厅还留盏灯,出门在外有人叮嘱你注意安全,挺好的。 我们照顾着父母,父母也在照拂我们。何况,还有机会光明正大地“蹭”他们退休养老金衍生出来的各种福利。 像我父母这种有正儿八经几十年工龄的人,又走技术职称路线,正常领退休养老金之外还有一些专业职称补贴的门路。虽然国家公布的养老金替代率均值不高,赶不上发达国家水平,但老人开销低呀,买菜都是我们把专门的伙食费放在抽屉里,需要点什么小东西也是我们顺道去超市买。 唯一花点钱的去处,可能就是爱好了。像我爸学会网购之后会自己下单买点白酒喝,我妈则是买买乒乓球装备,都不会对存款造成什么撼动。 我私下算过一笔账,父母在正式退休后与我们同住的这几年,两人至少能存下90%的月收入,一年能存个8万-10万。大约手上至少握着50万现金,可比我们青年一代每年的结余率高多了。 50万无论如何也不能说钱少,如果是目前的你有这么一笔现金流,会怎么打理呢? 可能很多人第一个念头就是放到股票、指数基金等收益高的地方去继续钱生钱,但父母与我们不同,大部分普通家庭的财富积累规律都是年纪越大风险承受能力越差。 所以对于老年人,特别是没什么理财技能的老年人而言,最重要的并不是收益率,而是稳健安全。在这个大前提下,要跑赢通货膨胀,不让钱白白蒸发,最后才来考虑超额部分的收益。 作为小辈的我们,跟父母同住的话可以很方便地给一些相对靠谱的资金配置建议,更重要的是还能时不时顺带抱抱大腿,共享一些福利。 02 对于父母的养老金打理,首先最基本的一点防止积蓄被医疗成本拖垮。 在基本医保之外,可以关注老人们是否还能购买商业健康险,传统的一些险种对于超过65周岁的银发群体就不友好了。 好在现在很多省市都有普惠型的一年期医疗险种,价格不到100元,70-80岁的老年群体也能投保。像我们省最近就有88元最高保障260万的惠民医疗险,可以作为医保报销后的补充,及时给家里老人们买一份,转移风险成本还是十分有必要的。 解决了风险保障问题后,我们再来考虑钱放哪里的问题。 大部分老年人更喜欢存银行,这里面地方性银行的存款福利还是不错的。 地方性银行为了揽储,除了会给出比大银行高一点的存款利率外,还会有各类的存款加礼品套餐组合,亲身体验过,真挺实用的。 家里老人们都是选择放在地方性银行的。存款到一定额度的客户,每个月可以根据协议套餐选择实物商品寄送。 我婆婆选的是水票。我们这个城市水质不行,家里都是喝另外的天然弱碱性山泉桶装水,市场价18L要卖到大约30-40元,但是在银行存钱的话,每个月直接寄送2张水票到家。 银行有规模优势,所以价格肯定比我们个人购买商品要划算,这就比直接拿存款利息的现金再去买桶装水性价比要高。 水票有时花不完,我们还能跟邻居和朋友置换成商场购物卡,最高时换过1000元面额,总之流通性很好,是个“硬通货”。 此外,银行对应的存款积分可以兑换猪肉、腊肠、土鸡蛋等各类食品,都是家里用得上的日常开销品,我母亲喜欢拿积分到春节过年时兑换土特产年货,所以我们都跟着一起吃香喝辣。 各地市多少都有些地方性银行和当地的农信社,大家可以去了解一下存款活动,多方比较再做决定。 03 当然,如果所有的钱都只放在保本存款上,可能有点大材小用了,银行也会推荐购买一些代销的理财产品,这里面还是有需要注意的事项。 我有次去银行办理还贷流水证明开具时,看见理财经理不遗余力地在给两位老人推荐银行产品,号称大约有多少多少的保本收益率,很安全的。可能话术说的不那么精准,一下被其中一个老太太抓住了重点,马上纠正说道,小伙子,现在的理财产品已经不保本了。 根据产品风险特性,一般银行将理财产品的风险由低到高分为R1-R5五个等级。数字越大风险系数越大,对于老年人的养老金,如果打算做一些增值投资,尽可能选择R1\R2级别。 还是以我们这边的某家地方性银行举例,1万元以上的级别大约在4%-5%的区间,而且封闭期限也要至少大半年的时间,流动性一般。 其实各大银行对于不同资金量的客户有不同的收益率产品。像大额存单,有些银行20万元就可起存,当日起息也安全,而且能获得同期市场一个低风险的相对高的4%以上年化收益率,同时能支持存单的转让操作。 短期内用不上的钱,像我们自己的积蓄可以和父母的养老金都各自做拆分,比如我们拿5万,父母拿15万,达到20万门槛后去做一个大额存单。 此外,互联网平台很多有资金门槛的固收+的理财产品也很香,年化也有7%-8%甚至更高的历史收益水平。 这种产品一般以利率债、中高等级信用债等风险较低的债券资产作为底仓,适当增加非标准化的债权类资产、股票等仓位,配合打新,在控制净值回撤和波动率的前提下,提高产品组合收益。 自己钱还够不上购买资金门槛的,就可以跟着老人们的积蓄合并在一起投资一些稳健型产品,做好资产配置,如果我们自己还剩点余钱,可以加上每月的工资结余资金做增量,再用于每月定投基金也是妥妥的。 04 还有一些小伙伴经常做的,就是全家一起打新债。父母同住的特别容易操作。 打过新债的都知道,哪怕自己名下有3个不同证券公司的账户,只要是用自己身份证注册的,无论在哪个证券账户打,就只能算一次有效打新。 但家里老人可以一起打呀。 我和我先生最近半年真的一个新债都没有中过,很多大肉小肉蚊子肉都赶不上趟,家里如果有多个账户一起打,无形中提高成功率。 而且中签一手只需要缴纳1000元,本金不高,占用时间大约也不会超过2个月,不用太担心破发风险,香是真香。 总而言之,父母辛苦奋斗了大半辈子,能够度过一个有质量,有钱花的后半生也是子女乐于看到的。从资金使用效率角度来考虑,小辈们做到不啃老的同时,如果还能让两代人在资产合理运用的过程中得到利益最大化,那是再好不过的了。 你们还有哪些可以和父母共享优惠的好方法,可以留言分享一下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