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自从入驻理财平台看到大家在正职工作之余,都努力钻研自己的副业,五花八门,真是“没有你做不到,只有你想不到”。顿时感叹,这样一个信息社会,资源是无限的,信息是可以共享的,所以,有目标的人,有头脑的人,在哪里都不会没饭吃。有需要就有市场,这句话真说对了,对所有在副业领域做出一定成绩的人来说,世界有了她们,才会更可爱。 听过“陪诊员”这个词吗? “95后职业陪诊员”视频的走红,让“陪诊员”这个略显新鲜的职业跃入大众视野。陪诊员,简单概括就是陪人看病、帮忙在医院跑腿的人。 它和陪护人员可不一样,大家看到这个职业名字是不是感觉和听到“高端保姆”的新闻一样?就是一批新新人类把“陪伴”的工作做到极致了不是?这样的话,这个职业的准入门槛是不是挺低的,只要有时间,谁都可以做? 02. 还记得宋丹丹的一个春晚小品《钟点工》吗?孩子没时间陪父亲,花钱雇一个老太太陪老爸唠嗑,反映了现在老年人寂寞的需求。 实际上,如今的陪诊员这个职业范畴比亲情陪伴要广,而且从业人员负责的业务远远超过服务老人,还包括一些外地到大城市就诊的患者,本地时间不充裕、又不想麻烦朋友的患者。服务项目也包括排队、取号、听诊、提出可行性方案和建议等。 一、陪诊市场产生的可能 80后、90后普遍是独生子女,加上二胎政策给家庭带来的劳动负担,给陪诊市场带来一定的空间,再则,一些患者是外地前来大城市就诊,对大城市的医院不熟悉,又不可能放下工作一直在这里,所以,陪诊人员的作用就显现出来了,他们帮着拿号或是给患者提供最优化方案以达到省时省力的目的。 所以,陪诊市场确实大有可为。任何工作,细化下来也可以分好几个步骤,能在自己的细分领域做好,也是不容易的。在信息透明化的时代,分分钟让你众人皆知,带来流量和收益,也分分钟让你万劫不复。 二、陪诊市场的范围 替患者排队挂号,拿药,看体检报告等,这些是最基本的工作范围,陪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者看病,替外地患者规划流程、陪同检查,帮丈夫请不了假的二胎妈妈孕检,替上班族拿报告,代替远在外地患者问诊等,现在也都是这些陪诊人员的业务。 当然,在陪诊人群中,最大数量的还是陪老人问诊。子女不在身边,不能请长假,只能靠这些陪诊人员,从这个方面来讲,陪诊市场确实巨大。 老人最需要的是陪伴和情感倾诉。 前几年,一直有不正规的保健公司骗取老人的信任,用高额资金购买了三无保健品,反而损害了身体。他们就是迎合了老人孤身在家,没有儿女陪伴的情感需求,试想,让老人觉得这些人比自己儿女都要对自己暖心,这该是如何的悲哀! “老人对服务质量没有什么要求,基本上只要做好本分工作,都会非常感谢,“一位资深陪诊人员如是说,“他能感觉到你在帮他解决一个对他来说很难的问题。本来对我们来说,很小的一件事情,但让老人觉得很开心。” 对年轻人的服务更简单一点,他们一般不愿深入交流。年轻人找陪诊的目的,要么是需要化疗、麻醉或者催眠类的项目,必须请家属陪同。要么是对医院不熟悉,或者自己排队比较累,想省事。还有人是不愿意独自看医生,想花钱找个人陪同。 他们只要求“服务态度好就行”。这个人不能太近,不需要主动聊天,不需要他了解病情到底如何,更不需要触及隐私。 三、陪诊市场的潜力和问题 抛开盈利与否,我认为陪审市场巨大的潜力还是在一二线城市,因为这里的医疗环境好,老人的子女如果在当地上班,确实没有时间和精力陪伴老人。或许他们也没有资源和渠道给老人打听好的专家,而大城市年轻人就更不用说。他们忙于工作,没有多少时间关注健康,也没有多少功夫和他人建立关系,找陪诊人员多半出于省时省事的需求,你无需和他们多沟通,因为你只是他请来帮忙跑腿的。 但正是出于这一点,使得培训市场涌入一大批中年失业人员,二胎妈妈,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其次,监管不规范,收费没有准绳,一些患者不理解,特别是老年患者和儿女没有沟通好,对陪诊人员非常抵触,有的患者对疾病没有心理准备,不愿意陪诊人员多沟通多了解等,这都是对陪诊人员的工作的考验。 四、陪诊人员需要哪些技能 任何工作,没有认真对待的心是万万不能有所作为的。除了需要了解各大医院的操作,比如各科室,检查室的具体方位,各科专家坐诊的时间等,还需要应付任何突发情况。比如走那条路最省时,一旦堵车,怎样才能快速到达,做B超,何时需要憋尿,检查、就诊、取药等程序,哪种方案最快等,就诊科室在哪、抽血化验的地方在哪,提醒患者带好身份证医保卡、B超要憋尿、胃镜要吃药、血检要空腹,以及最晚几点到医院。 03. 另外,只要你能比别人想的多,你就可以做到行业翘楚。这份工作更需要人情和耐心,无论是老人还是孩子,在医院和疾病中,任何善意都可以算作一剂辅药。 有的陪诊人员就准备周到,纸巾、创可贴、温度计、糖果、大号移动电源,是包里常备的物品。一些检查要求空腹,等一两个小时结束后,他们会给患者递过去零食;天气炎热,他也会给患者买瓶水。 陪诊人员还要有强大的心理承受力。在病患面前,要有同理心,既要照顾到他们生病的情绪,也不能触及某些患者的隐私。在得知患者生了重病时,也要有察言观色的本领,斟酌自己安慰的话语或是闭口不谈。 当然,这个职业会发展到何时我们尚且不知,或许随时面临洗牌,但稻盛和夫说: 要想拥有一个充实的人生,只有两种选择:一种是“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另一种则是“让自己喜欢上工作”。一个人能够碰上自己喜欢的工作的概率,恐怕不足千分之一、万分之一。 看起来平凡的、不起眼的工作,却能坚韧不拔地去做,坚持不懈地去做,这种“持续的力量”才是成功最重要的基石,才体现了人生的价值,才是真正的能力。 你要主动发现工作中可以负责的细节,才能让需求主动找上你。 那些无人敢走的泥泞之路,才会通向难以想象的光明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