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林江影月 于 2021-9-14 14:43 编辑 01. 电信诈骗年年有,今年也不少,湖北宜城的方先生近日就遇到了此类情况。 因为朋友圈里一条免费领取纸巾的广告,从赠送纸巾,到统计身份资料,再到用应用程序赚钱……方先生一步步掉进了陷阱,被骗走了六十多万元。 他是看到免费领纸的广告后,加入微信群,提交身份资料用于发快递,后来看到群里有人刷单挣钱,就在群里添加了所谓的派单员。 方先生最初还是比较小心翼翼的,但是当他在群里看到很多所谓的同伴发布的已经赚钱金额的截图后,慢慢放松了警惕。 于是就这么在诱导员的一步步带领下转账了一笔笔不小的款项。 看到评论区中很多人都在置身事外的评价:方先生的智商不靠谱? 这都已经2021年了,经济技术这么发达的时代,怎么会有人相信这种骗局呢? 我们经常都会在银行或者各种条幅上看到“不要转钱给陌生人”的警告呀…… 其实,“扫码领取小礼品”、“添加好友即得免费纸巾”,这是很多商家做推广的方式,但有些人却以免费为幌子设下陷阱,通过免费赠送小礼品的方式来让人落入圈套。骗局发生在别人身上的时候总觉得不可思议,但是一旦这种骗局发生在自己身上,自己难免也有可能被迷惑。 今年上半年我在社区开了一次党员会议中,听到本社区派出提及上半年我市仅电信诈骗就已经涉及上亿的款项了,听到这个消息,你还认为自己能够在林林总总的骗局前不动摇吗? 02. 一、骗局有哪些? 对于像方先生遇到的这种朋友圈或者是网页弹出的广告要求加群,然后指引你一步一步按照他的要求点击链接,发送验证码行骗的应该是最多的。 第二种,直接电话要求加微信然后拉群。 我就曾经接到过很多种这样的电话,要求我通过微信申请,然后推荐股票。由于我不是炒股一族,所以果断拒绝,而且现在的手机有识别广告推销及诈骗电话号码的功能,所以,看到这种电话,一律不接。 第三种,针对老人诈骗 由于老人对信息的识别能力较差,而且也不懂操作智能手机,前面所讲的一些方法都可能发生在老人身上。 我的爸爸就曾接到这样的诈骗电话。电话那头操着浓重的南方口音,因为爸爸听得不太清楚。但我家确实有亲戚在南方,爸爸就自以为是那个男方亲戚给他打的要求打款电话,还真的决定到楼下银行去汇款,最后,还是留了个心眼,想等我回来再咨询我的意见。 当然,针对老人还有很多方式,比如,前两年出现很多的理财诈骗,靠高息理财骗取老人的养老金,结果卷钱跑路。 还有一些无证的养生机构,通过打电话要求有人过去听养生课堂,并给予一定的物质礼物,而且又言语上关爱老人从而骗取老人的信任,甘心情愿把养老金送去购买高价的养生产品。 第四种,针对考生 这种骗局十几年前就存在,现在也有。骗子也是打电话给考生的家长,诉说考生遇到了什么困难亦或是录取通知书遇到了某些问题,从而骗取家长的资金。 还有一种教育骗局。 现在朋友圈中有很多针对焦虑父母推出的网课广告。加了服务人员的微信之后,就会拉进一个免费听课群,在免费听课之后,服务人员会在群里面游说大家或者讲课老师也会在上课的时候推广课程。时不时地说一些“今天就是最后一天优惠”的宣传话语,而且在群里面,很多家长都会提供已经报名的付款截图。但是你可知道在群里面,100个人中可能有99个人都是托儿,只有一个你还是真正想报课的家长,但是当你看到四、五十个人都已经花了几千元报了这个课程之后,你还忍得住吗? 总之,行骗的方式五花八门,行骗的手段也各自不一,最大的特点就是抓住了人们想捞便宜的心理,或者是抓住了某些人对骗局不设防的心里。 03. 针对这样的情况,普通人应该如何预防呢? 一、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 这款App由公安部刑事侦查局组织开发,是一款能有效预防诈骗、快速举报诈骗内容的软件。 软件里面有丰富的防诈骗知识,通过学习里面的知识可以有效避免各种网络诈骗的发生,提高每个用户的防骗能力,还可以随时向平台举报各种诈骗信息,减少不必要的财产损失。 前段时间,各社区服务人员都在上门宣传,要求每户都下载此App。 二、要求付款,提交验证码的信息不要信 说实话,我在网上就遇到了刷单的人员,提供了一些佣金截图,很是让人心动。当你有意向的时候,服务人员就会告诉你要交99~399不等的金额用于培训。虽然说我们在很多文章中都看了,提前让你缴纳费用的兼职都是骗局,但是如果你培训费用为由,你可能就会放松警惕。 但是这类兼职通常是以牺牲时间精力为前提,但后来就算挣到钱,也得不偿失。 三、及时关注咨询,增强警惕思想 四、儿女关注老人的生活,及时向老人普及骗局。 一些所谓养生讲堂之所以能够得到老年人的青睐,除了抓住老人占便宜的思想,更重要的是他们无形中取代了儿女的作用,对老人嘘寒问暖,试问有哪个人能抵挡得住这种暖心的举动? 说到最后,我们会看出大多数骗局都利用了受骗人爱贪便宜的心理,只要我们笃信“天上没有掉馅饼的事”,财富靠自己去挣就可以避免大概率的骗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