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朋友杨姐又郁闷了,兜兜转转曲线救国,从村镇的幼儿园考回了市区的备案制幼儿园老师,为了拿回档案动用了各种人脉关系,否则就要付五万块钱的违约金。 一切尘埃落定,毕业9年,她终于半只脚踏入了体制内,本该庆祝的事情,她却显得闷闷不乐,吃饭时聊起来,才发觉她内心的苦闷。 确实,同龄人基本上都已经结婚生子,只有她谈了两段刻骨铭心的恋爱都无疾而终,事业事业没有,爱情爱情不顺,现在这第三段感情,也被现实压弯了腰。 之所以这么拼命地考编制,就算因为男朋友家明里暗里的表示:有了编制才结婚。 现在朋友郁闷的点在于,毕业快十年,手头根本没剩多少钱,眼看着结婚,自己一点存款都没有,也不好意思光啃老,面对婆家,感觉身板有点硬不起来。 这一幕,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01 年少时的不知愁 是家人为你承担了代价 人们都说现实有三座大山:教育、医疗、和住房。我小的时候看电视,影视作品上经常说,放心吧孩子,咱家就算砸锅卖铁也会供你上大学。 当时对这句话不太理解,现在回想起来,虽然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苦难,但是在任何一个时代中,孩子求学都是一个家庭的重大支出。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现在养一个孩子的成本是是非常高的,有人做过统计,一个孩子从出生到上完大学,花费朝百万奔着去。 我经常在一些短视频软件上刷到采访大学生他们的生活费用是多少,他们的答案至少让我这个老阿姨看得有点心慌气短。 网上有一张大学生生活费统计图,基本上区间在1000~3000块左右,以2000块钱为中位数居多。 因为我心酸的是,今年是我工作的第9个年头,我的工资收入比大学生的生活费没有高出多少,却要用这微薄的几千块钱来养一大家子人。 现在想一想,上学或者说刚参加工作时的每个新款手机、每一趟旅游、每一笔大额花销,无一不是我的父母在帮我买单。 前25年的快乐,或者说对钱没有“不够用”的这个概念,完完全全来自于父母的爱。 就这样问,有多少工薪阶层,每个月的结余都不足三千块钱?符合这个条件的绝对不是少数人。 02 工作后的精致主义 是未来的你为自己买单 转眼大学毕业了,好不容易工作了,有了自己的收入,而且比大学时期的生活费用多了不少,这下能可着劲的花了! 有这个想法的朋友,还是太年轻呀! 举个例子吧,亲戚家的两个女儿这两三年相继就业,一个在苏州,一个刚刚考上天津的公务员。 在苏州的那个,是设计专业。毕业后工作有半年的实习期,工资低的可怜。一上班,亲戚就先预付了半年的房租,小一万块。画图需要,又买了一台专业性比较强的电脑,一万五,加上杂七杂八,还没正式上班,小三万块钱搭进去了。 还好,后来顺利转正,月工资能到六七千,好的时候有一万多块钱,亲戚也不那么担心了。 另一个女儿,今年研究生毕业,一心要考编制,全国各地只要有考试,时间上允许总要去试一试,培训班、机票、住宿、考证等等,毕业这一年这方面的花费超过了十万块。 这还都是正常的,毕竟都算是有用的花销。 另外一个亲戚的日子就不太好过了,孩子在大城市上了学,就觉得自己是大都市的人,吃穿用度都朝一线看齐,不惜用上了一些金融的手段,导致现在每个月工资都不够还利息的,疫情一来自己又失业了,还好亲戚老家拆迁了两套房子,卖掉了一套还上了债。 现在亲戚家的小孩没有工作,整天在家刷手机,也没有人愿意给她介绍工作介绍对象,因为怕了。 工作后的盲目消费毫无节制,是拿自己的未来为自己买单。 03 人生进入下半场,拼的是被动收入! 话又说回来,存款不多的人,是从现在开始存钱理财,还是花钱让自己过得好一点? 其实,这两者为什么要成对立关系呢?我们让自己过得好的同时也可以存钱理财,这两者并不冲突。 人生的前半场拼的是体力、或者说是智力,下半场拼的真的就是财力。而这个财力,又分为好几种。 就绝大部分人来说,我们的收入一般都是主动收入,基本上就是靠我们的时间来换金钱,其实人到达一定的年龄以后,人体技能是在下降的,如果还和年轻时一样拼时间拼精力,其实并不现实,所以被动收入才是我们下半生要努力的方向。 小的时候我就听过一个非常凡尔赛的段子。比尔盖茨有一天经过纽约大街的时候,掉了100美金在地板上,别人告诉他钱掉了,可是他头都不回就走了,事后得知此事他表示我是不会去捡的,因为在我弯腰捡钱的那一瞬间,我可能会损失1000美金的生意。
我们存钱,不意味着抠抠搜搜,完全以降低生活质量为代价,我们要做的是远超自己当下消费水平的开支,能砍就砍。 经济学上有个词,叫低收入陷阱。说的就是:由于你的收入没办法得到积累,所以就会形成恶性循环,越来越穷。所以拥有被动收入的第一步,就是想办法开源节流,积累自己的第一桶金。 有网友表示,自己人生的第一个十万块,用了8年,而第二个十万块钱,只用了不到三年。这就是本金的重要性,这就是投资、用钱生钱获取被动收入的魅力! 所以,我觉得我们应该适当的享受生活的同时,尽早的开始存钱理财。如果理财有了一定成果,人生无限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