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晒单]

一名合格的打工人,应该要做到不随便在职场共情

浏览:186 评论:5
2021-7-31 23:35:14 来自记账晒单 来自PC [ 复制链接 ]
本帖最后由 g大调的c 于 2021-8-4 11:41 编辑

《乌合之众》这本书曾经说过一句话:群体会让每个人在其中的错误缩小,同时让每个人的恶意被无限放大。

同事A这个月离职了,负责招聘的同事B私下里很高兴,因为B并不喜欢A。

我们这个圈子还挺小的,四舍五入一下就会出现前同事又变成现同事的情况。A和B就属于前后脚又待在同一个公司的。得知A被上级领导邀请加入公司,在A正式入职前B就不止一次私下对其他人表达了对A的一些不满。

比如明明不漂亮却喜欢在朋友圈喜欢晒P图后的“照骗”,刻意营造家庭美满事业有成的人设,工作上习惯奉承上级,对所有人好像都寒暄赞美,实则功利主义,等等。说得多了,跟B走得比较近的其他人对A的第一印象也不好,感觉她是个靠关系进来混日子的,有些公开场合会偷偷对她挑刺。

工作.jpg

因为个人原因,A只在我们公司待了不到半年。平日接触里,其实我感觉B说的这些问题并没有对A的工作造成太大影响,作为一名主管她还挺敬业,每天会主动安排工作上要做的事项,做事比较细致,下属犯错,她也能出来承担责任解决问题。

至于朋友圈生活里的兴趣爱好,那就是私事的范畴了,没有违纪犯法,轮不到我们操心。尽管如此,我自己也能感受到B前期对A的评价在我脑海里也形成了一些固化印象,以至我最开始对A也有点敬而远之。

但是A,就职场工作而言似乎真的没犯什么错呀,却无端收获了满满的恶意。其实这个过程大家都不太理性,也许B之前跟A在前一份工作中发生了误会或冲突,她自己把对A的负面评价主观放大了,接收讯息的我们在没有其他证据下,也接受了这个观点。

因为我们和B较为熟悉,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对她的语言描述产生了共情,如果衍生得再极端一点,就会变成抱团式的职场霸凌,每个人都觉得其实自己没有做得很过分,但也许你无意间就成为压倒别人身上的那根稻草。

我自己就曾经在面试中吃过人言可畏的亏。

新工作正式下offer前,公司有一名曾经和我在同一系统但不在同一部门的旧同事,从别人那里听说我有旧疾会影响工作,于是跟领导汇报导致我差点无法入职,事后入职体检报告指标良好,身体健康,被证明为一场误会,但对方从来没有直接向我道歉。

这个“打小报告”的同事实际上人品和工作能力都挺好,只是因为和我没有直接接触过,而选择相信了有交集的其他人的说法。

谎言.jpg

我心里那叫一个委屈,至此我再也没有随便在职场公开场合愤而群起评价谁特别不好,“未知全貌,不予置评”一些重要事情上不要随便去听信你没有经过证实的人事,约束好自己,就不会被带节奏。

坏的共情不可取,有些职场上好的共情也同样要警惕,尽可能不要默认别人对自己的赞美,成为不会拒绝的老好人。

同事C和D一起吃饭,聊到最近一个入职新人的最新表现。D就开玩笑地跟C说,某次新人小白一个EXCEL公式不会,D去帮忙看了一下,捣鼓了几分钟搞不定,因为手上有更重要的工作所以D就准备返回工位了,结果新人小白假装抱怨,说D不如C有耐心,C如果碰到这种情况会自己回去研究清楚了,再来指导。

D把这事一说,C却苦笑不得。C就是典型的不懂得在职场上说“不”的老好人,虽然同事们对其评价都很高,认为热心,平易近人,只有C知道自己也很想像D那样,明明手上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因为别人求助,C觉得要体谅对方的难处,就先去帮忙了,导致自己的工作常常要花多一些时间完成;不是效率不高,反而是别人默认觉得C效率高,能力强,帮点小忙也没关系。

帮助.jpg

如果偶尔狠下心来说不,看见别人失望的眼神,C又会陷入一段时间的反省纠结,担心给对方留下不好的印象。

其实可以理解C的这种玻璃心:害怕伤害别人又害怕被别人伤害。日本哲学家岸见一郎在心理学书籍《被讨厌的勇气》里写道:你不是为了满足他人的期待而活,他人也不是为了满足你的期待而活我们在自我共情中产生的对别人需要帮助的正义感,或者别人被拒绝后的失望感的判断,也许只是我们的主观意识。

我们主观认为我们很重要而已,但实际上地球离了谁都能转。职场工作里讲究团队和谐,也同样讲究效率,对于有能力帮助别人的职场人,也还是要有个先后紧急顺序的逻辑,做自己手头更重要的事情,解决完了再来谈帮助。而一个新人在工作里能迅速成长的方式,除了向他人求助,自己掌握解决问题的技能也同样需要修炼,所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职场就像一个小社会,映射了各种人际关系,我们不要一味期待自己能如鱼得水左右逢源,做到专注工作本身,扮演好打工人这一种角色,就够了。毕竟只是赚个养家糊口钱,也没必要加戏过度,搞得像谍战片和宫斗剧吧?

职场.jpeg
全部评论 楼主直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