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晒单]

都说“科技改变生活”,为何快递成了“漏网之鱼”?

浏览:264 评论:7
2021-7-28 23:42:02 来自记账晒单 来自PC [ 复制链接 ]
本帖最后由 无飘飘飘 于 2021-7-29 00:05 编辑

根据国家邮政局发布的数据:

业务额:邮政行业业务总量21053亿元,比上年增长29.7%;

快递量:2017年发送400.6亿件,而到了3年后这个数字翻倍变成了833.6亿件,快递业务收入8795亿元。

快递发展,最大功臣当属电子商务;电商增长,也依赖快递周转能力。


不过普通人很难直接感受到电商、快递高速增长,但却无一例外地感受到“这几年快递服务是越来越差了”。最具体体现是:绝大部分快递,都不再送货到门。

取而代之的先是快递柜,然而快递柜覆盖速度远远不能消化快递行业的增量;近两年又变成了各种代收点、驿站,收货人去驿站自取。原先还需要收件人念收件码,驿站取件扫码;而最近又升级成自己取件,自己扫码,几乎都不用驿站动手。驿站变得更懒了!

科技改变生活,这种改变是往好的方向改。但为何快递没借科技方便人们,反而开启倒车,让普通人更麻烦?目前的解释是,中国快递量需求连年加大,而快递建设速度远低于需求量,所以只能先满足需求而降低服务。


一、“主流”玩家

早期的快递员,骑上电动三轮挨家挨户送快递。如果收货人不在家,解决办法是:放门卫/邻居家、二次派送、收货人自取。这种效率显然是不高的,最多也就100多件/天。所以这是个劳动密集行业,加上人员流动大,基层快递站需要招聘大量快递员。

现在的快递员,对接的不再是收货人,而是驿站。每天将同一个区域的快递,统一运到所属驿站,就完成了任务。驿站所得到的收益大概是0.5元/件,这是从快递员派送费中切出的利益。

不过快递员也乐意与驿站分钱,因为这种一对几集中派送,相比原先的一对多零散派送,显然是效率高了很多。每个赚1元,每天辛苦派100件;每个赚5毛,每天派500件,孰优孰劣是个人都想得明白。

将驿站视作免费的“7*12小时”员工,不用开车奔波还省下仓储成本,最关键钱还没少挣,这是四通一达等快递想出的办法。


二、“异类”玩家

在众多快递公司中,有2个不合群玩家:顺丰和京东。之所以这么评价,是因为在大家普遍都默认把快递放驿站的今天,他俩仍在坚持快递默认送货到家。

根据京东年报,2020年物流服务收入超过404亿,同比增长72%。物流占京东总收入从16.8%增长到43.1%。

顺丰2020年则完成快递业务量81.37亿件,同比大增68.09%,增速大幅跑赢行业平均。

这两个另类玩家的成绩,值得细究原因:到底是因为送货上门,服务好导致业务量增加;还是因为业务足够好,让他们有能力招聘快递员,安排快递送上门?

三、你更看好谁?

在我看来,顺丰和京东只是尽了自己作为快递的基本义务:门到门服务。否则不送到家的派送,跟物流公司门到仓有何区别?与同行相比,本来再正常不过的服务,就显得出类拔萃。用郭德纲的话说:全是同行的衬托。

这也使得我个人情感上,更认同这两家公司。即便顺丰、京东快递价格稍贵于四通一达,但仍是很多人的首选。

对于四通一达,快递费只升不降,费用没少付,服务却跟不上,实在让人难以理解。舍弃最后一公里的派送,表面上省下的不少的人力成本。但这导致自己只能依附于电商,做货物搬运的苦力,而不能触达普通用户,未来就无法产生更多业务场景想象。对外运输角色可替代性太强,对内只能内卷互相打价格战。

对快递员来说,主要收入来源是收件,而非派件。许多基层快递员的收件业务都来自熟人关系,平常送的多了,所以寄件自然也找他。现如今不直达送件了,还能指望别人寄件时想到自己么?

最后,要想拦下更多瓷器活(快递市场份额),还得有过硬金刚钻(服务能力)啊!


全部评论 楼主直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