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什么时候起,“会花钱的人才会赚钱”成了年轻人消费观中的信奉的真理。当同事小彭问我对这句话的看法时,我想起了闺蜜小敏和英子。 敏、英和我三人是小学、初中同学,大学在不同的城市就读,毕业后来到同一城市工作。多年同学又同在异乡,三人本应关系很密切才对,但三人只是偶尔相聚,更多的是两人分别约我。原因就是敏和英很多想法不同,尤其是消费观念相距甚大。 敏把“会花钱的人才会赚钱”,“钱是赚来的,不是省出来的”奉为真理,特别看不上英的节俭,觉得她抠抠索索的。敏和我的收入差不多,每月的工资都花在买品牌衣服、鞋子,去有情调的餐厅吃饭,是个“月光族”。工作一年多后,为了排场和面子,分期付款买了辆二十万的车,她升级成了“月欠族”、“啃老族”。 英是大专毕业生,在一家私企做会计,收入比我和敏低一些。英很节俭,几乎不在外面吃饭,光是这一条,就知道为啥她和敏玩不到一起。英和我相约时,经常是在她的出租房做饭吃,吃完两人喝茶聊天或看投影,我觉得这样的生活也蛮惬意。 服饰上我不追求牌子货,花钱不像敏那样大手大脚,但也做不到像英那样处处算计。我花钱比较随心所欲,可以说是不花大钱,但小钱不断,所以虽说有些结余,但存款不多。 工作四年多后的某天,英请我们去她家吃火锅。是的,是去她“家”--她新买的房子,而不是出租屋。 英准备了很丰盛的食材,打火锅“暖房”。酒过三巡,微醺的敏说:“不是说会花钱才会挣钱吗?为什么你这个铁公鸡反而比我们都能挣钱?” 英的家庭条件一般,家里还有弟弟,父母根本帮不了她。这个房子,虽是二手房,却完全是她凭借自己支付的首付款,这也多亏那时房价还没有像现在这样高不可攀。不过,话说回来,即使那时的房价,凭借自己的积蓄,我也买不起,敏就更不要说了。 我细细回想这几年我们仨走过的路,似乎明白了点什么。 这几年,英虽然在吃穿用上很节俭,过着低物欲的生活,但她很舍得投资自己。她自考了本科,还报了培训班,考了注册会计师,跳槽到某会计师事务所,收入因而大幅增长。她报名参加了理财培训,开始学习理财投资。 敏这几年,工资虽有增长,但欲望随之也在放大。她很会花钱,希望能提高自己的品味、外在,希望能提高自己的社交圈层,这些年她也确实结交了几个所谓精英圈层的朋友,但最终的结果是工作4年多,存款基本为0,本质上也没有提高挣钱的能力。 从这个层面来说,英反而会花钱。她花钱投资自己的内在,使得自己更加有知识、有见解;她花钱进入自己感兴趣的行业,提升自己赚钱的能力。与敏的欲望消费不同,英的消费是建设性消费。 “会花钱才会赚钱”,本质上这句话没错,但大部分人对这句话的理解是不控制自己的欲望,有赚钱的动力,就有赚到钱的能力。最终结果是钱包被掏空,赚钱的能力也没增加。 如果花钱只是纯欲望消费,那只会越来越穷。但若所花的钱是生产性/建设性消费,让花的钱成为你的知识、你的能力、你的技能,那你的钱就花在了刀刃上,会让你的赚钱能力大增。 凯恩斯说:“贫富差距的根源在于人们对经济所持的态度。”怎么花钱和花多少钱,永远不是同一个概念。这个世界并不在乎你一生消费了多少,而是你能生产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