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省钱好过吃土 于 2021-7-14 16:35 编辑 我一个朋友的弟弟,是一个修车师傅,96年。前段时间朋友找我玩说她弟弟刚好也来培训,之前我就听她说她的弟弟找不到满意的工作,从毕业到现在换了好几个工作。 吃饭的时候她弟弟也一起,我便问他:这个工作怎么样? 弟弟很无所谓的说:就是打打工混混日子。 我很惊讶一个年轻小伙子为什么那么丧呢,他继续说:打工就是这样啊,做的再多那也是老板赚钱,我工资也不会多多少,还是要自己当老板好啊,我现在就是到点上下班。 这是典型的打工者心态啊! 1 关注眼前,没有长期主义 很多人工作的时候都有这样一个思想,我的工资就是这么点我就只干这点活,甚至干的更少。老板给3000的工资,我出3000的劳动力。老板给我10000的薪酬,我出10000的劳动力。 这是大多数打工人的思维误区,老板也不傻,你先创造多少价值,老板才可能给你相对应的报酬。也就是说你想要加薪,前提是你能为公司创造出多少价值而决定的。 我在租房的时候一起合租有一个女孩子很勤奋,那时候刚毕业工资少,还没有男朋友她几乎每天在单位工作到8点回家,有时候节假日也会在单位。 没过多久她告诉我她加薪了,我很好奇是什么神仙单位啊,刚工作不久就加薪。 其实这都是她自己努力的成果,有一次节假日她在单位加班,而恰巧老板回公司有事遇见了她,问她怎么没出去玩在公司加班,当时她手里刚好有个方案需要节后做,甲方爸爸有比较挑剔,她没事就去开工了想着尽力完美。 就因为这事,她的工资上调了。 不管干什么,老板给的是平台,在平台上干好可升,也有的将平台当成跳台,不顺心,或翅膀硬了跳槽。在平台时得过且过,这样到哪里都涨不了工资。 工作自发而又努力,丢掉打工者心态,我们大多数人都在打工,一定要放大格局。一个人能飞多高,并非由人的其他因素决定,而是由自己的思维所致。 2 自我设限,不愿拥抱质变 这让我想起了先生公司的ceo,先生有一次和我说他们老板80后,每天来得最早,走的最晚,天天如此。 要知道他已经是财务自由的不能再自由的人了,是阿里原始股套现出来创业的,现在自己创业的公司又被阿里入股70%了,就这样先生的老板还是一如既往的努力。 从一个人对待工作的态度,往往可以看出他的眼界。 很多人想去创业,无非是觉得给别人打工看不到希望,而创业是一条可以改变打工者身份的路径,挣到的钱都是自己的,人也更自由,不用受气。 却不知,绝大多数创业者都是从打工者开始的,只有足够优秀才会得到老板赏识才能赚更多钱,得到老板赏识赚到更多钱才有第一桶金,才有资本去结识更优秀的人,天时地利人和,创业才能够事半功倍。 就因为能力足够好,项目足够好,创业策划足够优秀,先生的老板创业第2年就被阿里入股70%,这可见是有多优秀呢!正因为如此,所以有些人给人的感觉,就是他做什么都会成功。 如果固步自封、自我设限,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猛然发现自己如同“36岁只会收费的加油站大姐”一样,面临着生存的困境。 打工并不是替老板打工,创业也不是儿戏,创业不是唯一的出路,打工也没有那么糟糕。 真正毁掉你的,从来不是打工,而是你的“打工者心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