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晒单]

名人说一辈子租房自由,普通人能不能照葫芦画瓢?

浏览:455 评论:11
2021-6-8 09:37:01 来自记账晒单 来自PC [ 复制链接 ]
本帖最后由 无飘飘飘 于 2021-6-8 09:39 编辑

一、名人说:我一辈子租房!

高晓松在一档节目里说过:自己就不会买房,一辈子租房,因为租房自由。如果自己的钱只够旅行或是买房子,那就去旅行。人生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云云。


总之,他不想把自己禁锢在一套房子里。


自己刚工作不久,仅有的社会经验让人无法判断社会上的一些现象,所以当时的我选择相信名人。他的观点与我想的是那么契合,我对此深信不疑。


当初租住一套两室一厅,简单装修房租1500元。按年付,房租还能减免1000元,只要17000元。彼时同版块的商品房开盘价8000元,相同面积售价至少70多万。如果算上房贷,还清一共要花120万。用现在的网络语说:有这120万块钱,租个70年房子,不香么?何必累死累活当房奴?



于是我计划跟房东协商:这套房子打算长期住,几十年那种。另外查了相关法规,租赁合同最长有效期20年。我还假模假式地想出了:20年一签,价格不变的做法。这样既锁定了居住权,几十年房租不涨价,又能按年分期付钱,自己都佩服我这“聪明”脑子。


如今买了2套的我,再回想起来这段经历,只感觉庆幸:

高晓松的观点,对他个人而言完全成立。但像你我这样的普通听众,如果也听进去并相信了,那就容易聪明反被聪明误。


原因在于以高晓松的条件和阶层,他完全有选择如何生活的自由。他可以不工作全世界旅游、一辈子租房不买房。等到他有一天想有房子了,他可以不费力的在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完成买房“小”目标。但是以上种种对普通人,很多都是可望而不可即的。


换言之,莫要无脑奉名人观点为人生标准:巴菲特说过,马云说过,xxx说过。每个人因为背景和思考问题出发点不同,可能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想拿别人现成的结论,套用在自己身上,代价可能是未必适合自己。


二、普通人:无论如何都得买房!

在目前房价水平下,买房确实不是一个轻松选项。如果一定要在租房和买房之间做选择,我想稍有社会经历的人都会选买房。原因也无外乎:


1、有房子则有安全感

这种思维并不是女生专属。刚工作的2年里,因为租房,我前后搬过4次家。有因为涨房租,也有因为房东要卖房。能有一套稳定居所,这是当时身处异乡的我最迫切的需求。


如果在一个陌生城市没有房,就永远没法产生归属感。这种焦虑一直等到我买了第一套房子才逐渐消失。



2、两个附加属性

附加属性①:户口、上学

上周我所在城市公布了今年的幼儿园、小学招生政策,多次提到了本地户口。


虽说现在许多城市出台了凭父母社保/个税证明入学,不过在录取优先级上,要明显落后于有房有户口孩子。能否分到好学校,好班级,这都是个未知数。每年都会有不少家长,在入学问题上犯难。


可只要在本地买房,未知数就成了已知答案。

附加属性②:金融性

我不止一次听别人说起这个例子:自己同事/朋友/同学当年存了xx万,本来想用来做房子首付。可一直在犹豫没下手,直到现在还在租房。


近十年,在全国房价普通涨时代背景下,持币和持房的结果是截然不同的。当初70-80万就能买到的房子,现如今同一套想买却要花数倍价格,如果自己是当事人,谁不会后悔呢?


即便少数城市房价不升、原地踏步,但至少自己还有一套房可以住。买房至少不会错。


三、房价这么贵,怎么买?

有朋友可能会说,知道买房好,可现在动辄几百万的房价,哪里买得起?如果我是当事人,我可能会这么思考:

1、认清现实买

现如今一线城市买房,不单是个人勤奋努力就能实现,也需要考虑家庭实力。没有父母援助,全靠自己在一线买了房的人是存在,但凤毛麟角。


大部分人还是要搏大概率事件,而非个例。


与其空在一线望房兴叹,不如换个二三线城市重新开始。现在许多二三线限购城市的购房门槛并不高,只需1年社保。如果用足人才引进政策,还有住房补贴。实在不行,可先在家乡置业,至少有条后路。

2、循序渐进买

父辈们生活清贫,到自己这辈至少衣食无忧;父辈生活在农村,自己这辈已经能在镇上、县里买了房了。等自己下一代,就有往更高平台的机会:去市里、省会、一线城市立足。


买房也是如此,需要循序渐进:市区繁华地段买不起,就先买个郊区房子;大户型钱不够,那就先置办个小户型过渡。


事实上,许多家庭也都是靠几代人的努力,才有了今天的富足。自己往上走一小步,对整个家族就是一大步。

为了自己这一小步,何不先从买一套自己能负担的房子开始?


全部评论 楼主直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