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简七理财 于 2021-5-29 15:23 编辑 大家好,我是犀利君。 上次介绍了格雷厄姆的《证券分析》,这本书被称为价值投资的圣经,不过因为太过专业,普通人不容易读进去。 而他在1949年写的另一本《聪明的投资者》,就比较通俗,受到更多业余投资者的欢迎。 比如像年轻时的巴菲特,就是因为读了这本书,彻底放弃了技术分析,从此走上了价值投资的道路。 01 巴菲特因为这本书 抛弃了技术分析 什么?巴菲特还会技术分析? 没错,巴菲特11岁开始买股票,最早时候用的也是技术分析,自己画股价K线图,也看技术分析的书,然而并没有找到什么头绪。 19岁那一年,他在图书馆里偶尔发现一本新书,叫《聪明的投资者》。 看完后他终于明白,原来以前学的方法,都是错的,白耽误了那么多年时间…… 巴菲特反复阅读这本书,边读边想,能写出这样的著作,作者估计已经不在人世了吧? 很快他发现,两位作者活得好好的,现在就在哥伦比亚大学教书。 于是,他赶紧给作者之一多德写了封信,要求在格雷厄姆门下学习。 也许是这封信打动了多德,巴菲特没有经过面试,就被哥伦比亚大学直接录取了。 可以说,《聪明的投资者》改变了巴菲特的人生轨迹,不仅让他结识了格雷厄姆,也让他从一个业余投资者,逐步成长为一个顶尖的专业投资者。 02 如何成为“聪明的投资者”? 那么《聪明的投资者》主要讲了什么? 从内容看,它主要就是讲股票的,不像《证券分析》有较多篇幅涉及债券、衍生品等。 全书共20章,页数不算太多。很多人第一次读找不到重点。其实书里贯穿了一条主线,就是如何成为“聪明的投资者”。 格雷厄姆把业余投资者,分成2类: 一类是防御型投资者,另一类是积极型投资者。 防御型投资者,比较关心本金的安全,又不想多花时间和精力做分析。 格雷厄姆建议这些人,不要期望有太高的收益,能获得市场平均水平的收益就该满足了。 如果你是一个防御型投资者,该怎么建立自己的投资组合呢?很简单,把你的钱分成两半,一半买债券,另一半买股票。 买股票,就买那些有长期盈利记录、财务状况良好的公司,也就是常说的“蓝筹股”。 最后,按照格雷厄姆的筛选标准,挑选出10-30只左右,分散投资。 这里插一句,其实防御型投资者,有点类似于现在的指数基金投资者。 格雷厄姆写书的时候,市面上还没有指数基金,他提出建立分散股票组合的做法,和后来出现的指数基金,思路上已很接近了。 积极型投资者,比较愿意花时间精力去研究公司,期望的收益也要高于市场平均回报。 他们选择的股票,会比较偏向于“成长股”,这类股票的收益更高,风险相对也更大。 格雷厄姆认为的成长股,是指“过去每股利润增长显著超过所有股票的平均水平,并且预计未来仍将如此持续下去的股票”。 具体的量化标准,就是在未来10年内每股利润翻1倍,年复合增长率不低于7.1%。这样的股票多见于科技公司,比如IBM、微软等。 我们在阅读之前,最好先问一下自己:我是想成为防御型投资者,还是积极型投资者? 这两个不管你是哪一类,都是“聪明的投资者”。 这里的“聪明”,并不是高智商高学历,而是懂得驾驭自己的情绪,具备“自知之明”——知道自己能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这是一种更高的智慧。 没想到吧,看书之前还要做个“投资类型测评”。很多人跳过了这一步,难怪越读到后面越晕头转向了。 03 《聪明的投资者》的推荐版本 想买《聪明的投资者》的朋友,要留意一下版本: 《聪明的投资者》英文版一共出过4个版本,1973年第4版,是格雷厄姆生前修订的最后一版,巴菲特为这个版本写了序言,并称之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投资著作”。 2003年,美国财经记者贾森·兹威格推出修订版。他在第4版的基础上,为原文补充了大量注释,对每章进行点评,这是目前最新的版本。 中文版也出过若干种,一个是江苏人民1999年版《聪明的投资者》(2001年改名为《格雷厄姆投资指南》),对应是英文第3版; 另一个是人民邮电2016年版(刘建位审校),对应的是兹威格修订版,不仅内容是最新的,翻译上也更准确流畅一些,推荐你看这个版本。 格雷厄姆这一生,除了写下两本代表作,还培养出一大批价值投资的门徒,真可谓“桃李满天下”。 除了戴维·多德、巴菲特,格雷厄姆门下还出过哪几个知名投资者呢?感兴趣的点下「赞」,下期聊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