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晒单]

理财低情商:为了赚钱;理财高情商:为了更好地花钱

浏览:284 评论:6
2021-5-16 09:26:15 来自记账晒单 来自PC [ 复制链接 ]
本帖最后由 g大调的c 于 2021-5-16 09:32 编辑




毕淑敏老师早几年前写过一本书,叫《非洲三万里》。书里,她坐着一列名为“非洲之傲”的火车,深入非洲腹地,见识了地球另一片土地原始而磅礴的风景,完成一趟堪称史诗般的旅行。

非洲三万里.jpg


因为对这趟号称顶级奢华的复古列车十分好奇,我留意到车票价格从1万元至9万美元价格不等。25岁的我看见这个金额时,深刻理解了什么叫贫穷限制想象力。

书里没有明确提及旅程花销,只将各种中转额外产生的签证费和交通开支一笔带过,外加家属陪同出行,整体旅行成本达几十万。在我看来这个花费近乎天价了,但我想着毕竟她这段经历最终变成了游记得以出版,稿酬抵扣出行费用,不论是从资本投入的回报,还是从身心付出得到的人生体验,都应该是不虚此行的。

但那时我从未试图把这种环游世界的梦想嫁接在自己身上。对于刚毕业没几年,低工资存银行外毫无理财技能的我而言,怎么可能会花6、7万元仅仅去买张车票呢?换言之,我怎么可能有7万元呢?

后来漫长岁月里,我成家怀孕生子,赚了不止一个7万后,经历过几次出国游,机票加买东西七七八八一记账也接近7万元。肉痛归肉痛,每年底盘点结余时,我们这种主要靠工资过活,背着两套房贷一部车贷的三线城市打工人家庭竟然也连续两年顺利完成了年存10万元的目标。今年还未过半,我们家的2021年度账面结余也有8万了。

收益.jpg



前段时间苏州一外卖小哥弹钢琴的视频走红网络,这个小哥与钢琴结缘已近十年。最早的时候他工作的地方没有钢琴,就自己花钱去琴行按10元/小时每天练习2小时,日积月累,然后又咬牙存下4300多元买下一台电钢琴,视如珍宝地放在出租屋里,最新的愿望是报一个钢琴培训班进行系统学习,虽然可能又是一笔不菲开支。

小哥自己说,人生除了工作外,还得有别的梦想,人生总要有一些色彩的,他也不想当那条咸鱼。

钢琴.jpeg

谁都有不想当咸鱼的心,却不一定每个人能翻身成锦鲤。从客观事实来说,名人完成梦想自有其天然优势,因为流量红利带来的变现渠道实在太多了,多元化的主动收入保证了他们有更多机会享受为自己花钱的快乐,但像我或者像外卖小哥这样的普通人,也能凭借工资这种最大众的收入获得方式慢慢实现自己的一些小确幸,其实也挺励志呀。

写到这里很多人会觉得哇,为自己喜欢的事物、兴趣爱好甚至梦想买单真的很爽,但前提不还得是有钱吗?举的这些例子难道不是因为赚到了钱,才有资本去挥霍吗?

看上去好像是一条成立的因果关系,但其实我们反过来思考,习以为常的能赚会花四个字,为什么不可以是“会花”才决定了“能赚”呢?




事实上,往往是想明白了钱的去处的人,在赚钱及存钱的过程中更容易事半功倍。

因为花钱多少决定存钱目标,目标决定行动方案及路径。

读过《小狗钱钱》这本书的人应该对上面这个逻辑不陌生,小女孩吉娅正是结识了会说话的小狗钱钱,在它的指导下思考自己想要的东西,有了自己的愿望和梦想清单,并估算实现自己愿望需要多少成本,慢慢攒下了自己的第一只金鹅。虽然是童话故事,但是道理却影响了千千万万人。我们只有想好了钱花在哪里,怎么花,才能高效安排好存钱计划。

小狗钱钱.jpg


比如有些人想偿还负债,那么钱的首要去处是去弥补债务缺口,缺口有多大自然存钱的目标金额就有多少,拆解到每个月上计算出需结余的金额,可以尝试通过月收入减去月结余数来倒逼支出管控,这样的还钱计划就变得可执行;

又比如在已有结余的情况下,钱的用途决定着我们的投资方式半年后就需要用到的钱,可能任何的股票与偏股型基金都不适合,因为年限太短,一个震荡调整,收益为负的时候就要被迫割肉取出,货币型基金更为安全;又比如提前准备养老金,二三十年的投资周期,采取每月定投,换取一个长期年化15%的收益是理想的,短期的亏损也在自己的接受范围内。

如此种种,不一而足,正因为每个人对花钱目的不同,才会产生千千万万的资金规划的选择,不可盲目照搬,也不会是一成不变。虽然条条大路通罗马,但花在更好更适合的投资方式上,我们最终甚至可以通过赚取的收益额外获得既定的花费值,而无需动用本金。

其次,有明确花钱的方向,会优化我们的消费行为。

我最近在执行我们家的百万存款计划的时候偶然刷到一个大几岁的姐姐在社交媒体发布的笔记,写的是40岁实现了提前退休的愿望,如何评价实现了呢?对于她很简单,就是攒够了养老需要花费的钱。这里面测算了社保退休金的缺口,剩下的就是自己需要攒的本金,以及选择适合的理财渠道去抵御通货膨胀甚至能略有收益。

存款.jpg

这个姐姐选择了单身且丁克,以及连续多年低消费欲望控制,生活和工作的重心都在朝着提前退休的目标而努力,这个过程里慢慢摒弃频繁买衣服、追求奢侈品等消费行为。而且提前退休并不是就不工作了,而是在工作的选择上更有主动权,有机会去做一些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而不用顾虑赚钱养家。

我们80后已经被90后甚至00后拍死在海滩上了。办公室年纪小的芳龄负婆们总是无一例外地哭穷,嚷着不想上班,但我发现极少有20多岁的年轻人认真规划过提前退休这件事,可能他们觉得太过遥远不如及时行乐让自己舒服,连存钱的计划也草率到近乎只是一句口号。

一旦真的有为某件人生大事存钱的想法,就会发现20多岁开始做这件事比像我这样30多岁才着手能存下的钱更多,复利最大的魅力在时间的馈赠,越早开始最后交的答卷也越漂亮。就像我自己,也有想要提前退休的愿望,最近几年很少会因为工作压力太大而产生报复性消费的想法,有些时候工作上的龃龉也能淡然处之,说白了就像通关一样,终点线比原计划提前了,那这些不愉快只不过是黎明前的黑暗罢了,这是一种倒计时般的希望,而不是日复一日的漫长蹉跎。

再者,一些小而美的花钱行为是对短期目标达成的即时反馈与长期目标坚持的激励。

存钱的过程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很多时候资本的积累不是线性增长,就像今年的股市行情,5个月了都还很磨人,存钱的进度放缓甚至可能存在收益为负数,有些小伙伴很焦虑,每天不停看盘,导致只要大盘指数一跌就更焦虑,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

这时候不妨把注意力转移在一些能即时获得满足感和愉悦感的事物上,比如花一两百块钱买几本书阅读,报一个瑜伽班,听一场有趣的音乐会,这些都是小而美的花钱行为,又能增加内心的能量值。

瑜伽1.jpg

在朝终点前行的时候,为一些小目标的完成奖励自己产生的花费并不可耻。比如完成了一次含金量高的考证,能提高自己的职业生涯收入,奖励自己一顿丰盛的自助餐能让学习机制得到有效回馈;如果是英语学习突破了瓶颈期,去DIY一次性价比高的国外自助游实体练练口语或做一个短期海外义工志愿者都能拓宽人生宽度和厚度。这种短期有意义的花费最终还是与你赚钱的逻辑自洽,甚至最终也许在兴趣上的花费开启了副业赚钱的机会。

日本一个普通的打工人30岁的时候辞职选择出家,在他自己记录修行生活的《云水一年》这本书里,有一句很直白的话:活着这件事呢,其实没什么特别的,说穿了,不过就是吃喝拉撒而已。

真要把这几件事都做好,却也不容易,因为群体社会里货币是物资的交换工具,除非我们能自己创造所有的生产资料,否则这一辈子都离不开钱。所以,在搞明白钱从哪里来之前,不妨也先认真思考下钱要去哪儿。
全部评论 楼主直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