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晒单]

共享经济涨价成主流,变了味的服务,你还想使用么?

浏览:320 评论:5
2021-4-12 17:59:58 来自记账晒单 来自PC [ 复制链接 ]
本帖最后由 无飘飘飘 于 2021-4-12 18:02 编辑

说到共享经济,相信每个普通人都能说出几个自己使用过的共享经济产品。


根据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共享经济发展报告》,2020年我国共享经济市场交易规模约为3.3万亿元,同比增长约2.9%。

其中生活服务类市场规模最高,达到1.6万亿元。2020年网约车客运量占出租车总客运量36.2%;一日三餐上,在线外卖收入占全国餐饮业收入16.6%,同比提高3.8个百分点。


这些共享经济已经成为普通人生活主流,很难想象如果没有它们,生活会退步到什么样子?不过有做得好的生意,就有做得一般,甚至是令人反感的生意。

举两则共享经济反面例子:


一、共享单车

首先问一个问题,你的某共享单车押金排到多少名?


共享单车其实很早就有了,我刚工作那会就在马路边见过。只不过那时的自行车都是政府投放,用固定的停车闸锁起来。想要使用,得先去专门的管理部门交押金冲余额才能使用。繁琐的流程,导致这类城市惠民工程并没有多少人愿意用,眼睁睁看着崭新的自行车在露天风吹日晒,直至报废。


2015年互联网公司入局共享单车,之后就是各种单车品牌纷纷加入。尤其印象深刻的是,刚开始那会,单位外的马路上,短短200米排了7-8种颜色的单车。

在资本争相投资,平台疯狂补贴推广下,截止到2017年国内共享单车活跃用户8900万人。规模是做很大,但共享单车本身并没有太多可实现的盈利模式。仅靠骑车的那点车费,恐怕车子报废时,造车成本都收不回来。单车平台很快发现收骑车费没前途,但收骑车押金相当有钱途。

用户的钱无成本的收进来形成巨大资金池,再拿用户的钱继续扩张,堪称单车界“套白狼”。

可之后情况日趋向下,其一是因为一二线城市该注册的人都已经注册,新用户增长缓慢;其二是因为每家单车投放量巨大,几无管理地横在马路边,非常不美观。政府部门也开始着手限制每家投放量。

没有新用户补充,游戏也就逐渐失去了悬念:只有头部玩家摩拜善终,卖身美团成了其子品牌。其他一众共享单车无一不是以倒闭结束,尤其以“ofo 欠了1600万人99元押金没归还”最为出名。


至此共享单车结束了群雄争霸,而进入了三国鼎立:摩拜变成了美团单车;滴滴成立青桔单车;哈罗入局单车。与之不同的还有计费价格,一涨再涨。


以青桔为例,单车前15分钟收费1.5元,然后每10分钟收费1元。1小时 6.5元,比乘坐公交车还贵。曾今骑车免费,还能赚红包的美事再也不存在了。


二、共享充电宝

随身带着自行车可能不方便,但是随身带着充电宝,应该不是什么难事。所以我一开始并想不明白,是什么人会用共享充电宝,直到有一次坐飞机。


早期民航对充电宝管理严格,带着充电宝坐飞机就意味着安检没收。于是机场的候机室充满,登机前归还,充1次价格还不贵,1-2元就够的共享充电宝很受欢迎。


跟共享单车一样,有人带头做,之后又是一阵趋之若鹜地资本投入,2017年底酒店、餐厅、健身房等公共场所遍布共享充电宝。


可最开始的前0.5-1小时免费,时至今日已经变成了每30分钟5元,24小时封顶价30元。今天甚至看到新闻说,部分景点涨价到1小时10元。而某品牌的5000毫安充电宝电商零售价格不过49元,用2天就能买一个充电宝了。


三、变了味的共享经济

现在许多软件服务都有一个共同点:早期疯狂给补贴,亏钱也要做,为的就是扩张拉拢用户;等到度过推广期,用户规模稳定后就着手涨价,提高业务利润。外卖、单车、充电宝,无一不是如此。


可外卖涨价的底气在于,吃饭是人的生存需求。尽管价格涨了,人的惯性(惰性)形成了,很难再改变。而单车,充电则并非生存必需,很难想象现如今价格,还会多少人忠于使用?

想当初,我们学习网购,是因为听说网购东西便宜;使用共享经济,以极低的价格共享资源,减少浪费。但现在部分应用初衷已变,还能称之为共享经济?

一则生意,最先让用户体会到的不是喜悦,而是忍受使用的痛苦,想必也长久不了。


(辛苦创作,欢迎关注我。给本文点赞、留言)


全部评论 楼主直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