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到大,长辈都教自己凡事要谦虚,莫翘尾巴。不过说有什么可值得显摆的事,记账算是一件,就容我不谦虚一回。 一、记账初体验 最开始的也是像很多朋友一样:记的断断续续,想的起来就记一笔,想不起来就算了。就这么毫无思路的记了4-5年,回想起来这段时间的价值就在于,用一个宽松的执行,逐渐让自己形成管理自己的思维。而不是一上来就紧绷收支明细,用我朋友的话说,太枯燥了。 同时记账确实也约束自己的消费欲望,这在初入社会,收入并不宽裕的头几年,实在太救命了。我从未体验过身无分文,记账算是功臣之一。 二、记账转变期 2017年女儿出生,我觉得这是一个新的开始,于是重新开了一个账本。 这次的账本,不再只记重要的、大金额开销,日常琐碎的开支也纳入进来。这样做的好处是,自己账本里所有的账户金额,都对得上,一分不差。但是代价也是有的,刚开始的第一年需要经常对账,否则账本金额与实际金额有出入,这使我非要找出原因才罢休。 为了减少对账,刚花完的钱就立马记账,这样是最小成本的记账方法了。还有数次因为不想产生记账动作,我干脆这笔钱就不花了。 有时想买杯奶茶,可考虑到买完了还得把这笔开销记上账,懒惰也让我理智了。 有的人说坚持不下来失败了,恰相反我觉得你在成功的路上。就这么断断续续记几年,总会因为某件事情触动你,彻底改变。 三、记账能实现的效果 1、提高对钱的敏感性: 记账本质上是在管理不同位置的钱。所以记账前,通常都需要盘点:自己的钱都放在哪里?股票、基金、银行存款分别都有多少? 勤于打理,提高自己对钱的敏感。这时候也很难发生“突然发现自己银行卡里躺着2万元”的故事。 通过记账工具的统计汇总,对自己家庭的整体开支心中有数。哪怕每天省下以往自己不在意的几元钱,一段时间后再看,积少成多数额还是可观的。 2、知道自己的“赎罪”空间 这个月花的多了,自己就会给自己心理暗示:下个月花钱要克制一些,把多花的钱找补回来。至于多花了多少,用超支当月与平均花销对比就能得出。 准备的数字背后,也对自己有清晰的认知。比如一个月生活费需要多少,不再是一个大概5000,8000元的估计。 3、既是记钱,也是记事 账本的表面是钱的来往:今天买花100元;但背后全都是自己的生活经历:妻子生日,买花100元。 父辈们喜欢用日记记录经历,我们这代人何不用记账记录生活点滴呢?多年之后拿着账本,再去看开销背后的发生的事情,或许也是一段段美好的回忆呢。 (辛苦创作,欢迎关注我。给本文点赞、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