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基金]

涨跌不定,十几年老基民教你淡定赚钱!

浏览:216 评论:1
2021-3-29 14:15:00 来自生财有道 来自PC [ 复制链接 ]

啊,原来不是每天都有赚钱的啊!

尤其最近,连续的绿多红少,coco也感觉到明显小伙伴对基金的热情已经荡然无存!

没关系,当大家都不在谈论基金的时候,就是我们可以放心大胆买入,积攒筹码的时候了。

口号已经老早给自己标好:

选好标的,均衡配置,平衡风险。
分批入场不择时,长线持有,不频繁操作。
设置好短、中、长线理财目标,不被扰乱日常秩序;不把投资当做暴富寄托,把基金当做稳健增值的最佳手段;坚信知识能变现,不断学习提升自我,愉快投资。


55298459858764049_02-w1280-h851.jpeg


♫. ♪~♬..♩
第一:
选好标的,均衡配置,平衡风险。


均衡配置,经验丰富穿越牛熊的实力大将,可以长期追随的基金经理比如朱少醒、张坤、董承非、谢治宇、周蔚文、徐荔蓉、傅鹏博等管理的基金,都是可以长期坚持定投的。这些基金经理忠诚度高,管理风格稳健不投机,也有非常好的经验应对各种局面。


我会把他们管理的基金当做孩子的高等教育储备账户、自己的养老储备账户来投资。设定好了就无脑随扣款。除非基金经理出现离职等重大变动,否则就直接不看账户。(考虑到太过逆人性,其实我们的付费小伙伴在coco提示下春节后止盈了再分批入场,先把收益落袋了,体验会好些)


另外,随着资金量增加,选择行业主题的基金,作为中、长期操作来拉高收益,coco最近几年实践后觉得非常可行。

行业主题基金要选好的赛道。什么是民生刚需,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就是可以长线追的好赛道,分别是消费、医疗和科技。


当然,主题类要参考估值来调整投资比例。比如最近的白酒太热了,带着消费主题估值也都太高,就暂时不再买入。等待估值修复或者一些更细分的小分行业有机会,再在场内操作。

科技和医疗在去年底都开始回调了,虽然估值还是不低,但是比起消费和白酒安全边际高出不少,加上科技兴国、医疗抗疫养老的长期成长性,coco春节后重新在这两个赛道上开始建仓。

科技的比如刘格菘、归凯,还有配置稍微分散部分持仓科技的周应波,都是coco经过长期观察不错的选择。医疗类的去年涨过一波,一些很出名的基金经理相信大家已经如数家珍了。


以上,均衡配置类的不择时,现在3400点左右徘徊不高不低确实有点尴尬。但是对比起过去几轮的牛市,这个点位入场的其实耐心等待都能是好筹码。回想起自己在2018年中坚持定投沪深300指数近2年,持有到春节前收益近40%,平摊下来年化超过15%,和通胀的对抗已经稳操胜券。而优秀的主动型管理基金,坚持下来都可以在此之上。


中长线投资都是以年为单位,不确保一两年内用不上的钱,就坚决不投入。

ea1a01ca7e924174ae00bcb1fc4b722f-w1255-h851.jpg
♫. ♪~♬..♩
第二,
分批入场不择时,长线持有,不频繁操作。

市场低迷的时候,不再去过度地关注市场,是很好的解决焦虑的方法。


拉长了时间维度来看,最近的涨涨跌跌就跟每天海边的潮汐和浪花一样平常。只不过是去年疫情后几次探底,又很快走到3300以上的结构性牛市,让很多小白以为市场上行的速度是短短时间内就可以完成。


其实,市场真正考验的是大家的耐心。Coco定投超过十年,期间绝大多数时间账户都是绿色的。如果不是定投了这么久,知道市场就是这个“德性”,确实看着自己的钱浮亏会非常难受。


正如公募长情一哥朱少醒说的:

他自己管理的产品业绩成立至今15年,差不多是20倍收益,按照简单逻辑来想,大家应该是都赚钱的。但是从他们整理出来的数据来看,结论却让大家有点吃惊!相当一部分的客户,不仅没怎么赚钱,甚至还是亏损的。原因就是及持有人在投资的过程中有“追涨杀跌”的坏习惯。追涨问题还不大,长期市场向上扬,总归有赚钱的机会。最不好的是“杀跌”,总爱在市场波动比较大的时候,承认亏损赎,回然后再也没有回来。


除了不能忍受等待,自己割肉坐实的亏损,还有总爱择时,希望买在最低点、卖在最高点的不切实际的奢望。连基金经理都无法做到的事情,我们就闭着眼睛让它去扣款就好了,总想着哪天是不是“便宜一点”去看账户,就是给自己无端制造焦虑。


依照现在的震荡行情,我们更应该选好标的之后“佛系”面对。账户浮亏不要管,尽量想着减少交易费用,不频繁操作,挑选便宜、靠谱的购买路径,省到就是赚到!


♫. ♪~♬..♩

第三,
设置好短、中、长线理财目标,不被扰乱日常秩序;不把投资当做暴富寄托,把基金当做稳健增值的最佳手段;坚信知识能变现,不断学习提升自我,愉快投资。



钱仓.jpg


面对涨跌可以淡定从容,除了对自己投资的内容有充分的了解之外,还要合理配置自己的资金。

基金虽好,不能全副身家都投上——其实所有的投资方式都不应该全资投入,否则家庭或者工作需出现某些状况需要钱的时候,那就即便是账户亏损也要忍痛割肉了。


如何避免因为资金需求,扰乱自己的长期持有的目标呢?


网络上有很多资产配置的方法,比较流行的是“标准普尔资产配置”。参考下图的话,家庭用来“钱生钱”的占比在30%。也就是家里有100万的话,买基金的钱不要超过30%。

但是!这个表格有一定参考性,coco觉得不能生硬照搬。从我的角度,表格太过于保守,进取不足。直接参考的话,跑赢通胀都是个难题。其次是我们资产是一个变动的数字,而非固定的金额。问题比较多,但总归来说,指导了我们钱是要分账户去打点的。要花的钱保命的钱,不应该拿来投资,包括买基金。


再往下分析会比较复杂,何况各人家庭情况不一样不能一概而论。Coco自己的的做法,是按照钱用途来分配投资标的。


根据用途,把家里的钱分为应急储备账户、短期理财目标账户、中期理财目标账户和长期理财目标账户。


应急储备是家里3-6个月的支出,这部分只能放收益可预见、保本且可以随存随取的地方。因为是随时应急要用的。

短期理财目标是指半年内、两三个月内要用到的钱,比如某位来咨询的孕中期妈妈计划年底要去月子中心的费用,这笔钱可以存个定期,或者收益波动极小的标的。

shutterstock_519660118.jpg


中期指一两年内要用到的钱,比如计划2年内买车、偿还债务等,可以稍微配置点回撤可以接受的基金。

而长期投资,比如coco给俩娃的高校费用、婚嫁费用、养老费用,就可以肆无忌惮地挑选波动大的基金来投资了。

以上就是比较简单的配置方案。


绝大多数的家庭,资产的积累其实都要经历比较漫长的过程,攒钱先要自己通过提高收入获得更多的本金,再来谈收益。想要通过投资实现快速暴富的想法,对于普通人来说都是不切实际的。但是我们可以相信通过学习、对知识的无线渴望,来实现多一条道路的财富增值。

全部评论 楼主直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