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节,股市给大家送了一份厚礼。 身边的小伙伴给小熊留言,说自己买的基金跌惨了,年前所有的利润回吐了,甚至还亏钱了。 这位小伙伴第一次投资,然后把手中的闲钱都投入进去了。幸好,家里还备有一定金额的生活费,还没落到清仓离场的地步。 1. 2018年,小熊第一次买油气,一开始买1000,一个星期赚十几个点,躺赚的滋味太好了。 尝到了甜头,小熊就加大投入,第二个星期,分几笔分别买入2000、5000、8000元,结果越买越跌,后面没钱补仓了,就把油气放在那里。 小熊记得最惨的那天,一万多不到一半的估值。扛了一年多,最终亏了1777元,割肉离场了。 2. 而同根我进场的同事A,她是这样做的,越跌越买。 每次买一到两千,市场一直都不见好转。但她有一个优势,就是投入基金的钱,不需要大额支出。 这样,她在长达两年多的时间里,前前后后投入了八万多。单只基金因为补仓,不知不觉投入了闲钱的2/3。 然后,就在上周,同事告诉我,她的油气还差两个点就要回本了。 而这两年里,她投入其它基金的钱已经赚了一万多,落地为安了。 3. 小熊在写基金定投的相关文章的时候,有读者质疑小熊,认为小熊只买了500元,还振振有词谈基金。 其实,小熊买的基金有几个实验账户,年前都是先清仓,再重新定投的。 熟悉小熊的读者都知道,小熊在五家都买了基金,而每个平台所买的基金都是不同的组合。 A平台的资金来源于每次生日红包,还有一部分稿费收入。 B基金网是18年投入的油气,还有部分亏损的其它基金。 C平台只是一个1000元的实验账户,年后不到300元的总投入。 D基金网是为了两个孩子的教育金,因为孩子还小,基本上买的都是高风险的股票基金,这段时间浮亏十几个点。投资思路是每个月有闲钱都会投入,基本上不看价格,无脑买入好基金。 E平台定投的基金为中概互联、医药、科技、消费,采取策略是单笔定投和择时补仓。 因为它们的用途不一样,小熊当然不必用统一的标准看待。 4. 最后,小熊一开始定位并不是泛理财,而是每个月副业创收的一些小结和复盘。 作为业余的投资者,这几年买过贵金属、股票、基金,算得上是一部亏钱的回忆录。 在这几年里也见过很多次的市场暴跌,20%-50%的基金回撤都是特别常见的一个现象。 如果投资者适应不了那么大的波动,那么把钱放在固收类产品,体验要好得多。 5. 投资真不是比谁更惨,金融市场真是血雨腥风。 不要加杠杆,不要借钱投资,不要把生活费投入市场,这样我们可以在市场活得更久一些。 普通人拿着上班的薪水,每一分钱挣得都不容易,亏钱可能就是一个星期,一个月的事。 所以,小熊在公众号上也很少具体推荐哪着基金,也不过多炫耀自己为什么年后仓位这么轻。 因为好的主动型基金适合一直持有,当然非常稀缺,比如朱少醒的富国天惠。 6. 絮絮叨叨写了这么多,其实就是为了告诉大家,下跌时不必太惊慌。哪怕是亏钱了,也只是给投资交学费。 但如果学费交得有点贵,那也是投资路上的一次体验。因为亏过钱的人,最后才会走稳健的路线,不会羡慕人家一年翻倍,一个月赚几十个点。 巴菲特说过,如果我知道我死在哪里,我将永远不会去那里。这句话,在金融市场真是大白话。 如果大家都知道未来可能亏钱,肯定不会一次把所有钱投入进去。还有,长达几年的持续亏损,闲钱越补越多,没几个人心态会好。 所以,不要想着一夜暴富,想着一年怎么不亏钱,能在市场上活过来,就战胜了大部分投资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