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疫情期间,小熊买了一只基金,最低的时候每份从19元跌至12.6元。那个时候,我也不敢加太多仓,生怕还会继续跌,留点闲钱后面再买。 很多人会选择基金跌了加仓,就像衣服打折扣一样,会多囤几件。从这个角度来说,同样的1000元原来买500份,现在跌了就可买入更多的份额。 这是很正常的一种思维模式,每位基民都会选择那么做。 1. 真正的投资高手,为什么敢于逆风飞翔,基金涨了继续加仓呢? 这部分是不是很不聪明呢?没有。因为他们知道优质的基金只在波动中上行。他们的能力有限,猜不出基金的底部在哪里。然后,有钱就买点,尽管买得并不便宜。 小熊认识的一位远房亲戚小林,在传统行业挣了一些钱,去年基金行情好,他看重了一只基金,连续买了两个月才把手里的闲钱全部买完。 后面,他就不管了,安心地捣鼓自己的事业了。结果,到年末,拿到了45%的收益,比小熊天天听新闻、看理论的基民挣得更多呢? 因为投资最重要一点拼的不是多聪明,还是不让自己过度交易。 2. 过度焦虑,就会跌了就买,碰到下行行情,一直跌一直买,买到没钱了就躺着。 过度自信,就相信自己的判断都正确,一天不交易,心里就难受,到最后白白贡献了手续费。 18年的油气就是这样,现在小熊身边还有亏损30%的同事,他们不懂理财么?事实上,他们看的理财书有两米多高,买的课程都花了大几千。 他们听说“追涨杀跌”是投资的禁忌,宁可不买,也不要踏上风口,迎风踏浪。 事实上,所有超额收益的投资者都有点佛系,承受跟某只基金缘分在,就会坚定地分批买入,哪怕贵点,愿意为心仪的东西买单。 3. 回到正题,为什么买基金跌了才敢加仓? 就是基民不想做市场的差生,哪怕是贵一分钱,都觉得对不住自己的财商。 就像一个站在金融市场的稻田上干着急,价格的涨势很快就要淹没自己的心理价,却不知道一颗一颗把稻谷捡起来。 做投资很多人都是事后诸葛。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事前做好功课,适当地在基金涨了,加一点仓也并没有大风险。 4. 最后,买基金的本质不是好玩,而是在金融市场分一杯羹。 你有100元的本金,一个月翻一倍也才200元。你有10万的本金,一个月涨2%,就有2000元。 那么无论是下跌行情还是上涨行情,都是为了拿自己的钱收集更多的筹码。与其每天看着价格的波动,不如多想想办法,怎么多拿一点份额。 基金下跌补仓只是盈利的一种方式,最大化的盈利应该是投资外的资金量。 忘记交易,买入好基金,耐心持有,等待时间慢慢变富,比你一天到晚计算着怎么便宜一毛钱买1000份基金要实在得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