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马娘子 于 2021-1-29 14:16 编辑 最近腾讯公布了微|信产品十年的思考,其中就包括了简单和连接。事实上,我们和朋友圈里的绝大多数的朋友的关系始于连接,也终于连接。 因为通讯录里好友数“过载”(5004人)导致没办法加新朋友进来,才想起查看通讯录的朋友们,最后却发现,很多人早已成为一条灰线。 曾经一度觉得每个人都值得珍惜,甚至连手机卡到灵魂出窍,想的是更换一款内存更大的手机,而不是通过删除联系人的方式。 可是,这一次筛查朋友圈却让我发现,朋友圈里至少有五分之一好友,自2017年起就没有任何交流,三分之一好友设置了三天可见,可是这三天里他们什么内容都没有。 为什么忽然有一天,我们和他们之间隔了一条灰线了呢? 是我们不够有趣吗?不是,至少不是根本原因。 或许我们依然有趣,依然热衷于分享美食、美景、有趣的人生,依然包容、乐于助人,和5年前、10年前的自己没什么差别,可是那些人,还是把我们排除在他们的生命之外。 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呢? ① 我们的生活已经没有了交集 朋友S刚入行地产圈的时候,刚好赶上我们项目临近开盘,每天都要忙到晚上十点多才下班。那个时候,她也算是求知若渴,每天晚上九点开始就在对话框那头蹲守,问各种各样她想知道的问题,关于政策的、区域的、软件应用的,我用了差不多一周的晚上给她做各种讲解,甚至还发给她超过10G的学习资料。 她如愿进了房企,如愿做了策划,某天我刚好有事情找他,却发现对面出现了这样一段文字: XX开启了朋友验证,你还不是他(她)朋友。请先发送朋友验证请求,对方验证通过后,才能聊天。 ② 那些你帮助过的人 不一定是你的朋友 我们总是一厢情愿地觉得我们曾经帮助过的人会成为我们的好友,甚至,还会以“广结善缘,就会获得别人的善意”这样的理由,劝说自己去帮助别人。可是,那些我们曾经帮助过的人,真的不见得也认为我们是他们的朋友。 不知道大家现实生活中是否遇到这样的情形:一些从没见过的朋友来借钱,先是寒暄、然后是说自己缺钱需要借钱,在你明确拒绝之后,他们会说,“你到底还是我朋友吗”、“你难道还不相信我的人品吗”、“我和你什么关系”这样的话语来质疑你。 或许,你真的觉得这个人是靠谱的朋友,他们借钱的理由让人无法拒绝,于是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借了,可是当你借出钱后没多久,他们却仿佛消失了一样。 有一个统计说,一个人的一生会遇到2920万人,却只能和其中的125个人关系密切,而这125个人之中还包括了你的父母、亲戚。这听起来让人很绝望,我们付出了整整一生的时间,遇见很多人,可是这些人最终都成为了我们生命中的过客。 我们对于这些过客的意义,似乎只是他们需要素材时的素材库,需要资料时的资料库,需要人脉时的人脉库,需要钱时一个不需要多么认真维护关系的自动提款机,总之很多时候,我们的角色可能就是工具人,还是临时工。 当你不再帮他,或者已经帮过他,他就像是突如其来地来一样,又轻飘飘地走了。 ③ 我们不再是他们的优质人脉 前几年流行一个概念,你和世界首富之间只隔了六个人——认真去挖掘,会发现自己和世界首富之间,只隔了六个人而已。可是我们也都明白,在很多的时候,人脉其实是一种身份,财富和思想的平等。不对等的关系,根本算不上人脉,甚至说认识都是勉强。 比如,你曾经是某个公司的高层管理,而那些合作方在你身在其位的时候,总是哥姐妹弟地叫着,但当你离开那个位置之后,这些曾经跟你“亲如一家人”的“朋友”,就此相忘于江湖。 这样说来似乎有一些功利,可是仔细去思考的时候,却发现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是这么想的,是我们不得不接受的残忍的现实。 当我删除了通讯录里的1287个联系人的时候,才发现,虽然自己执着地保留曾经的记忆,可实际上,随着时间的消磨,早就忘记了其中的很多人,也被这些人所遗忘。 甚至,用最近流行的一个句话来说,我们需要断舍离,不仅是在物质需求层面,我们的朋友圈也要适当地做一下断舍离,断掉的是不再珍惜我们的人, 舍弃的是对我们视而不见的人,离开的是总是消耗我们精力和心血的人。 把时间花费在愿意浪费时间陪我们一起成长的人身上吧,而那些已经在我们朋友圈销声匿迹的人,他们实在是没有必要占据了一个位置,就让他们随风而去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