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业刚需已成为全民热词,大部分从事副业的人,并不是本身极度热爱副业。 微博上看到一组数据,疫情之前北京有14万辆滴滴,疫情之后这个数量增至37万。 以前看不上的行业,为了生存,很多程序员、店主、设计师向生活低下了头。 这种副业属于主业之外的延伸,本身不需要多高的技能。 而我认识的土豆,靠多平台发布文章,加上前期的个人累积,轻轻松松就拿到了副业过万的收入。 你可能只羡慕人家的收益,却忽略了人家的自律和长年累积。 一年读上百本书,一本书写读书笔记,写书评,写书单,耗尽了大脑每一个细胞。 1. 闺蜜香香主业是女装店老板娘,因为疫情,线下生意不好做。 就加入了同行的摆地摊大群。大冬天,早上三点半起床,拖着两麻袋衣服,就往货车上赶。 为了摆个好位置,会跟当地的零售菜贩搞好关系,让别人帮忙提前利用菜头占个半米的小摊。然后,全额买下别人的一点蔬菜,为的是多卖出几件衣服。 真正能挣钱的哪个不辛苦,辛苦还要多动点脑筋,学会整合当地资源。 一个月下来,副业过万不是梦想,试问有几人能做到天天早上三点半起床? 哪有什么女强人,都是为了生活所困。 2. 如果有一天你失业靠什么谋生,很多人会说理财躺赚。 但理财需要第一桶金,这笔资金怎么得来你都没想好,不是天方夜谈么? 曾经在一篇文章读到一个案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刚毕业的大学生,靠着5000的月薪,两年存够10万。然后和女朋友一起买了70平米的小房子,约会的时候最奢侈是点了一份上百的自助餐。 为梦想省吃俭用,一分钱当一块钱花。 小熊当然特别理解这种日子,为了能有更多本金去下金蛋,戒掉了很多非必需用品。 好不容易凑够几万,收益也是每月几百上千,要达到网上传说的月入过万,还是特别遥远的一件事。 吹牛都会吹,本金雄厚可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实现。我们需要第一个十万,第一个二十万,第一个五十万,越到最后成功的几率越大,选择性也越多。 3. 有意义的副业是什么呢?做感兴趣的事,顺便把钱挣了。 前面谈到的副业对普通人都没有实在的借鉴意义,一是你吃不了那份苦,二是你受不了那份延迟满足带来的罪。 那些副业过万的人到底怎么做到的呢?在专业上一定要高于同行水平,在信息上一定敏于普通人。 如果你两项指标都达不到,那就老老实实做好本职工作,别抓了芝麻丢了西瓜。 踏踏实实工作,比整天在手机里羡慕别人的生活真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