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都叫你买买买买!我们到底是如何被消费主义榨干...

浏览:612 评论:3
2020-12-8 09:51:00 来自记账晒单 来自PC [ 复制链接 ]
文/腐草为滢滢

如果有一种针能让你变年轻,你会打吗?
这种针据称是抽出你的血液,经过仪器净化,将血液净化排毒,然后重新注射到你的面部,这样你看起来就年轻了不少。
这回你会打吗?

以上片段来自英国一部纪录片《无节制消费的元凶》。我今年开始奉行极简原则,回首看看自己囤积的大量东西。
这些盲目跟风一时冲动的消费,根本原因并不是大家以为的广告和营销。我们都错怪它们了。
为什么商家能让我们变成无节制消费呢?他们是如何做到的?
今天我们就说一说,其实主要是这4点。



一、报废计划

消费.jpg

什么是报废计划?
我小学时穿过一条小姨送我的军装牛仔裤,上身极其舒服,而且非常结实。风里来雨里去穿了10年,除了褪色,一丁点都没坏。

如今的衣服,穿不了多久就可能起球,牛仔裤穿久了就会磨破。
老人们常说:现在的东西质量不如过去了。

因为质量太好的产品,不符合商业逻辑。举个例子:柯达胶卷,胶卷做的越好死的越快。柯达直到破产的那一天,生产的胶卷都是极好的,只是世界不再需要他了。
因为质量太好,买一次可以用好多年,导致公司缺少收入,最终倒闭。

商业的本质是盈利,为了持续盈利,保持公司的正常运转,也为了持续让人们购买,一些商家会刻意将商品设计成容易损坏,从而提高商品换代的速度。这一点俗称“报废计划”。他们要确保商品在一定时间内开始损坏,从而促使用户购买新产品。
这些产品,因为报废计划,你可能不得不买,只要你确实需要它。



二、虚荣感引导消费

手机.jpg

这一点简直不能再好理解。
你的朋友圈会有一批微商,表示用什么产品就是身份的象征。比如奢侈包、名牌手表和高档汽车。
我们最初需要这些东西,只是为了生活,为了出行。可一旦与阶级层次挂上钩,很多人都会误以为,只要我购买了这个产品,我就是这个阶级的人。

《三十而已》中顾佳也会理所应当的认为,购买一个100万的名牌包,自己就能混入中产阶级太太圈的下午茶了。其实太太们还是看不起她。
把一件商品和阶层身份做对等,是非常愚蠢的。但依然有人趋之若鹜,不为别的, 就为片刻虚荣。
而商家,刚好精准地抓住了大众虚荣的这一点。
对我这种朴素的人来说,至少在包这方面,他们消费不到我,在我眼里10000块的包和100块的包没啥差别。我看重的功能只有一个,足够大且结实。


三、制造恐惧和焦虑

恐惧.jpg

这一点,女性最为深受其害。
比如将外貌焦虑和取悦男性捆绑,你一定要护肤,年纪轻轻就要抗衰老,要40岁时看起来也要像18岁。
比如去年的衣服配不上今年的你。
比如如果你想要的超出了预期,说明你眼光高了,你值得这份美好。
再比如:让美好生活的向往落实在购物车里。
比如你一定要吃胶原蛋白打水光针,不然老的快。
诸如此类,等等等等。

商家利用女性天性爱美怕老,兜售对容貌和身材的焦虑,以此从中牟利。各类保健品、减肥茶、代餐,其实都是如此。
女性最恐惧的,是未来。那商家就开始制造恐慌的未来,逼着你不得不开始消费。
毕竟,谁都想速成,谁都不愿意失去美貌。
除此之外,还有知识付费,对你职场各类能力的焦虑来推课。

四、将购买行为游戏化

消费心理.jpg

这一点,我也深受其害。我很沉迷一些我特别喜爱的东西,然后购买些周边。对这个东西我是没有抵抗力的。比如朱一龙代言的东西,我就会买。
纪录片《无节制消费的元凶》中,主持的记者一开始极其清醒,对着电子产品、各类保健品、车、家具和饮品毫无波动甚至咄咄逼人。

结果后来主持人看着星战的周边,主持人眼睛都亮,说我能摸一摸它吗?
这就好比你遇到了自己的偶像,偶像在卖自己的签名海报,或者照片合集,你肯定会说:我买!我买!
商家最希望的,不是你理性思考,而是像孩子看到游戏机一样,只剩下了想要的冲动。这些东西会刺激你的多巴胺,让你产生快感,不断刺激你盲目去消费。


我们都是被消费主义的思维洗脑的,它们无孔不入渗透你生活的方方面面。现在社会的猎杀,无论抖音的“奶头乐”上瘾,还是通过心理学从情感层面操控你的行为。你如果不加识别,就会被剥削的只剩下消费和娱乐,再无其他时间提升自己。

毕竟穷人的满足感来自消费,富人的满足感来自让穷人消费。
消费时必要的,无节制消费是需要警惕的。

全部评论 楼主直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