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羽语学理财 于 2020-11-20 15:19 编辑 1 难题 2020年的疫情虽然过去了,但是它留给我们一个严峻的问题:在没有工作和收入的情况下,我们的储蓄能撑多久? 疫情期间除了防疫工作,人们最关心的就是收入问题。受疫情影响,许多商铺接连关门,不少企业降薪、裁员。 在武汉,第一季度大家基本都呆在家里隔离,能在家办公的就在家办公。我的工作处于停薪的状态,老公的单位则是降薪。即使恢复正常生产活动后,情况也不容乐观,朋友感叹工作难找,工资普遍下调。 疫情使得家庭的收入锐减,这使我不得不认真审视家庭的财务状况。我们现在还没有要孩子,网友都戏称孩子为“吞金兽”,等到有了孩子,经济压力可想而知。 2 动机 我感到重重的压力和潜藏在未来的危机,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开始学习理财。 我的理财之旅,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记账。记录每日的开销,让我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每一笔钱用在哪里。 虽然记账本身不能改变消费的结果,但是有助于我分清,哪些是必要、哪些是想要、哪些可以不要。 移动支付的便捷降低了我们对于消费的敏感,而记账则重新将我的消费敏感度找回。 3 行为 以前我总喜欢去外面吃饭,每周三商场的餐厅都会有五折优惠,花少量的钱就能美美地吃一餐,感觉自己赚到了。可是从2020年年初到11月份,我和老公总共只外出吃饭4次。 我不再追逐优惠,因为即使优惠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另外,我开始理性消费,即用即买,不再囤积物品。 这个双11我就什么都没买。因为要用的东西,实际上没法等那么久,而可以等到双11再买的,要么还有存货,要么可以不买。 虽然我中间还是有些心动,想要买点什么,但是想想买一些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用上的东西堆在那里占地方,还要费时间打理,何必呢?新鲜的瓜果蔬菜日用品,不是更香吗? 按每个月外出吃饭2次,每次100元来算,2020年我家就省下了2000元的开销。往年双11我都要买1000块钱的东西,有些最后也不一定用上,今年直接省了1000块。加上砍掉家里的非必要开销省下的2000块,2020年我家累计省下了5000块,省钱作战小有成果。 4 习惯 一开始,想要暂停自己的购物行为,并没有那么顺利。我总会忍不住想要看看,看看有什么好物和优惠,或者只是去购物平台点一下签到。 现在想想,我怎么会那么傻,就为了那么几分钱几毛钱,去浪费自己大把的时间。可是,有时候就是会很想去,这是为什么呢?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各大平台商家,都在刻意地培养用户的使用、购买习惯。 平台用红包、游戏、社交等方式,让你来、再来、一直来,然后偶尔让用户获得一些实惠,让用户有一种获得感。渐渐地,购物成为一种娱乐、减压方式,成为我们下意识自发的行为习惯。 如何改变已经形成的行为模式呢? 5 改变 不是说一定要拒绝商家给用户的优惠,才能改变以往的行为模式,我们需要警惕的是重复性的行为,避免它成为一种下意识的条件反射。 疫情期间,我家买菜全部换成了线上,武汉解封后,也是经常在一家线上的社区团购买菜。 团长拉了一个用户群,每天会发当天开团的优惠商品,我从偶尔看看到变成经常去看看。我意识到这样下去,肯定又会忍不住买一些以为有用而实际无用的东西。于是我退出了群,只在自己有需要的时候才登陆平台查看。 “看”是我们购买行为的第一个动作,而当我们进入到购买环境,无论是线上购物平台还是线下的商场,很大概率上都会买点什么,不是因为需要,而是眼馋。 那么只要我们不看,就可以避免产生购买欲望。这样一来,改变就变得非常简单,即一切都以购买需求为准,有需求的时候才看。 2020年在疫情的压力下,我通过学习理财,改变了自己的消费习惯,省下了5000块,省下的钱一部分可以储蓄起来,一部分可以用来投资提升收益。 2020年注定是不平常的一年,它留给我们许多难题,但我们依然要积极面对。理财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也没有什么门槛,通过开源节流来缓解经济压力,其实我们都可以做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