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无飘飘飘 于 2020-11-3 17:43 编辑 我曾是双十一的拥趸者,从2010年开始参与,顶峰出现在2016年双十一:淘宝付款1.2万元,在京东6000多元,全网前前后后花了近2万元。 那一年,因为妻子预产期是1月,自然是要买待产包:奶粉,尿不湿,奶瓶,衣服,毯子等。 除此之外,有抽纸、洗衣液这类常规囤货,衣服等御寒物资。还有一直想买,但顾忌价格一直没买的xbox游戏机。 这4年里,每年双十一多多少少都会参与。不过我愈发觉得双十一不那么讨喜,甚至有点厌恶。 1、疯狂购买,口袋紧! 起初参与双十一的原因是,商品半价,全年最低。(事实证明,这句话真假参半。) 看着商家硕大“错过这次,再等一年”宣传,参与其中时,人总是不理性的,就开启了无脑地买买买。 之所陷入无脑买,我现在反思起来,前几年没分清什么是需求,什么是欲望? 我举个例子: ①家里大米吃完了,恰逢双十一电商有活动,买100-50元,这是你需要的; ②李佳琦直播间:这款口红每个女生必备,原价500元,今天99元,买它买它买它。李佳琦成功地勾出了每个人的欲望,这是商家觉得你需要的,或者你觉得你需要,实际并不。 我不否认有的东西确实是全年最便宜,但有时你觉得自己需要,实际上买回来吃灰的可也不少。 更严重的是,最开始的那几年,我还没办过信用卡。换言之,花出去的钱都是真金白银自己存款。到了2015年开始用信用卡了,但是即使有免息期,双十一花出去的钱,最后到了12-1月就该还了。自己欠下的债,迟早都是要还的。 这变相地让电商勾出了欲望,减少了自己辛苦攒的积蓄。尤其是在今年这个特殊的年份,积蓄对自己的重要性,相信不需要我多说,大家都已经有体会了。 2、为难用户,平台喜! 电商促销,为了预热气氛,每年都会推出各类营销活动。不过这两年的活动,不管怎么变,内核都是组队,拉人头PK,分钱! 只要你参与过,你都会理解那种“放弃不甘心,想赢非常累”的感觉。如果你不参与,你可能也要经历好友们求助的轰炸。 这种让用户“疲劳机械式点击”,“轰炸好友求助”,送给用户福利是假。更多的是想营造出虚假的繁荣,好让商家投钱砸广告。末了,再从商家的盈利中,拿一小部分给用户当点击辛苦费。 (点这么多天,兑换1.38?你肯定是在逗我) 网络上,产品经理分享“叠猫猫”这类社群运营经验,满屏都是自豪感:自己可真牛。但这种营销活动堪称灾难,制造了输赢焦虑,人际关系紧张,网络垃圾信息,最终有限的红包,还得用更多的钱消费掉。 这还只是个前奏,买的过程中更有各种神奇复杂规则等着诸位。举个例子就好像是,你原本为了买盒牙线,但是平台提示你再买个冰箱,就能凑足10000-2000元券,还能使用红包,还能跨店满减。 但是问题来了,你本来只需要一盒牙线。回看第一点,冰箱真的是你目前需要的,还是你觉得你需要的? 3、优惠有限,商家赚! 我始终没搞懂一个问题,如果双十一是全年商品价格最低的时候,那商家其他时间都如何销售? 根据数据统计,双十一不仅不是全年最低,还可能远高于最低价。还有不少商家用的是,用1-2款低价商品引流,但亏本数量有限,再搭车销售有利润的商品。 (红色代表,价格不是全年最低) 事实上我们想一想,现在的电商,是不是天天促销?xx品牌促销日,家居促销日,xx会员专属促销日,夏日清凉月,多的数不过来。 PS:我还要吐槽一下现在的物流服务,特指四通一达。 前几年的快递都承诺送货到家,现如今一股脑扔在驿站,请君自取。服务质量的下降,但并没有降低快递运费,反而运费连年涨价。 前两天看到群里朋友分享,十几个快递在驿站待取,如果是我可能要疯掉。1-2个尚且接受,10多个还不送到家,难不成还专门买个三轮去取快递? 经过我一番研究,发现这实际上,快递鸡贼地默认“用户允许放在驿站”。只要关闭,就能继续要求快递送货到家。需要的朋友,可以打开菜鸟裹裹-取件-右上角“菜鸟驿站服务设置”-设置驿站,选择不要暂存。 该设置经测试,只对该收件号码有效,其他号码不生效。设置后,驿站会安排人送货上门。 你的双十一,是否有购物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