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包还没准备好,双11就要来了?

浏览:94 评论:1
2020-10-18 00:14:35 来自生财有道 来自PC [ 复制链接 ]



前几天后台收到一位朋友的留言,说自己经常被各种优惠券吸引,从而买一些生活中可能并不需要的东西。


仔细想了想,在我的身边这种朋友也大有人在。面对优惠券的诱惑,如果不用,就感觉自己亏大了;但买了之后,才发现用到的次数少之又少,甚至都不知道放到了哪个角落。

这不,马上一年一度的剁手节——双11又要来了。

今年,各种店铺从这个月20号就早早的开始进行优惠活动,面对巨大的打折力度,我们是买还是不买呢?

趁着诺奖季,我从令你最受用的行为经济学角度,来帮你分析一下该如何应战即将到来的双11。



01
人是不理性的

这个问题还是要回到我的老本行,经济学。

现代经济学的开山鼻祖——亚当斯密认为,人是理性的。简单来说,就是人会通过思考,做出理性的决策,来谋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这一百多年间,主流经济学理论一直都基于“理性人”的基础之上。

然而这时候,无数剁手未成的小伙伴们要抗议了。“我们打开钱包。哦不,现在我们的支付已经变成了输入一串密码或者是按下指纹的那一瞬间,我们哪里还存在什么理性呢?”


2017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芝加哥大学教授理查德·塞勒(Richard Thaler)给了我们一个令大家都宽慰也沮丧的答案,人是不理性的(也正因为这个理论的提出,他被视为行为经济学的奠基人)。



02
损失的痛苦远大于快乐

在行为经济学中有一个“前景理论”,这个理论推导出了几个很有趣的观点:

-获利和损失的敏感程度不同

我们在面临获利时,不愿冒风险;而在面临损失时,人人都成了冒险家。

因为人们对损失和获得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损失的痛苦要远远大于获得的快乐。

-预期影响判断

大多数人对得失的判断往往根据一些相对的参照点决定。

简单说来,对一件事情的预期,会影响我们对事情的判断,哪怕是同样的一件事,不同的视角,也会影响我们的行为。



03
注意“认知偏差”

以我们出名的双11的难题来举例,如果你想买的东西原价100元,

1.如果你预知到了你要买的东西会降价到80元,那现在购买就无疑是损失了20块钱。所以这些平时热爱剁手的朋友们都开始犹豫,不愿面对损失。

2.但是如果在双11那天降价到80元的东西,我们没有抢到。隔了几天,商家说来了返场促销活动,价格变成了90元。那你买不买呢?大部分人,都会买的。因为相对的参照点,让我们对90元的价格也变得容易接受了。

正因为我们知道了这种认知偏差,我们才需要在生活、工作的各个方面,有意识地纠正它的“偏差”。无论是实际的行动,还是心中无谓的后悔或纠结。

就这样让你不知不觉地变得不纠结了一丢丢,你觉得有没有感觉好一点呢?

各种促销活动会不会影响你的购买决定呢?欢迎大家留言告诉我。


全部评论 楼主直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