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老慢兔 于 2020-9-23 21:35 编辑 近期,智联招聘发布了《2020年秋季大学生就业报告》。报告透露,2020届毕业生第一份工作平均起薪为5290元/月;工学专业就业收入更高,其中机械工程专业以6851元月薪位居榜首。具体来看,硕士及以上学历的毕业生的首份工作平均起薪高于整体水平2000元以上,形成显著差距;本科与大专学历则分别为5102元/月与4562元/月。看到这个数据,不知各位职场老油条们,都是何种想法;但我确实不得不感慨,当下真的是一个不能再好的时代,给众多学子指明了一条努力就可以改变命运、乃至出人头地之路。就光看这个收入,比当年慢兔的第一份薪资都高出了两倍不止,更遑论现在还有不少职场老人拿着低于5000的月薪。所以,不管是职场萌新还是“老油条们”,升职加薪路上想必都有我们孜孜不倦的追求,而其中的力气究竟该往哪里使呢?作为一个经过层层努力,成功从当初月薪2000跨越到收入过万的老人,有一些自己的经验之谈与大家进行分享共勉。 10年前到手的第一份薪资,2200元成为职场起点 2010年,本科毕业,对努力挤过高考独木桥后才从西南18线来到东部2线的慢兔来说,工作首选当然是留在求学地,恰好有了一个留校工作(行政岗)的机会,所以在尚未离开校门的情况下,就果断卖身给了母校。2010.7.10,到手第一个月工资2200元,讲真是不太有概念的,一是因为刚好暑假,对于暑假还有收入,觉得美美哒;二是还没从学生身份转变过来,读书时拿着爹妈给的每个月几百块生活费,一下子工资卡收到了2200巨款挺满意。当即就请全家出门戳了一顿,而这2200也正式成为慢兔职业生涯的起点。即便后来数年工资开始有了较大比例增长,但那份初丰收的喜悦还是历久弥新。 慢兔说:作为初入职场新人,摆在我们面前的有两条路,先就业再择业还是择好业才就业,而常人眼中大多数的好=工资高,尽管这并不容易。所以作为过来人的我,对职场萌新们的第一个建议就是第一份工作收入重要但却不能只看工资,更该注重未来的职场发展前景,譬如慢兔的职场起薪2200元,相比当时同期毕业进入金融领域的同学朋友来说低了不少,但这不重要,因为相信起点只是一时,终点才是决胜关键。 2200薪资背后的“猫腻”,你需要知道本职收入=工资+?+? 老实讲,因为母校还不错的关系,以致在接受留校offer后,对工资其实是有一定憧憬的;直到拿到了第一个2200元,虽然不能说多沮丧,但多少还是打击到了自信。尤其在比周围同学低的情况下,而就在自己多少认命的时候,随着工作时间的推进和对工作内容的熟识,发现银行卡时不时的竟然有一些“不明款项”到账,每每会计都会私聊要求前往签字(当然个人金额保密)。也就到这时才知道职场薪资的本质,2200是每个月的基础工资,雷打不动,但三不五时的还有一些话费补贴、日用品补贴以及活动奖励等等,加之年终的绩效奖金,记账一年后发现,七七八八的钱竟然超过了每月的基本工资,加之住宿不花钱,三餐靠食堂,一年下来竟然也让我攒了不少。 慢兔说:大家的工资分为税前和税后两类,不管用人单位跟我们交流的时候谈的是何种,但我们到手的肯定都是税后。但更要知道的是,现在不少单位开出的都是基本工资+奖金绩效模式,尤其对于不少行政事业单位或者金融系统等等,面上的工资尽管不显,但其他福利待遇颇高,加总之下也是一个不错的数字。所以大家在探究自己工资待遇时,一定要摸清楚其构成,说不定待遇比我们想的高哦。 10年后的薪资过万,增收路上有哪些方向可以努力 尽管发现除了常规薪资外,单位还有额外的补贴、福利等发放;但作为一个收入基本稳定行业(教育),诸如大富大贵之类的暴富梦想是不要想的,只是待遇稳定而已。收入想增加只能靠固定的政策加薪,而这对于慢兔来讲,认为是把命脉交给了他人,自己没有主动权。所以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就开始琢磨有没有什么自我提升的道路,顺带也能使收入往上拔一拔。所以在工作两年后,选择了全脱产研究生,同时在3年的研究生毕业后,转换职业赛道,从行政转向教学,有了更充裕的时间,可以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儿,收入也在时间的过渡中水涨船高,直到如今已经有了一份稳定的主业,数份稳定的副业以及不断增加的理财收入。 慢兔说:职场中,不安于现状和不满足在我看来是应该具备的良好品质,只有不做咸鱼的自我高要求才有可能在职场中走远,获得高薪。而具体到实施路径上,我们既可以从自身综合能力上提升,譬如可以在学历上提升,不管是全脱产/在职硕博士,还是MBA或者各类专业资质考试,都能提升我们的职场竞争力。而适时的跳槽转换行业赛道等也是不错的尝试;此外我们还可以积极发展副业,从自己的兴趣面入手;增强理财技能,增加“睡后收入”等。八仙过海的在增收这条路上各显神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