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晒单]

2020毕业生第一份工作平均月薪5290元,你可能又被大数据忽...

浏览:87 评论:6
2020-9-17 17:11:08 来自记账晒单 来自PC [ 复制链接 ]
文/腐草为滢滢

近日,智联招聘发布了2020年秋季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20届毕业生第一份工作平均起薪5290元,机械工程专业以6851元月薪位居榜首。而且毕业院校越好,毕业收入越高。

1.jpg

不少人发出灵魂拷问:刚毕业时你的起薪是多少?达到当年平均起薪了吗?

我是2019年毕业的,当时毕业起薪是4000多,2019届毕业生平均薪资是5610元。这么看来我也是拖后腿的一员?
未必。
这个事,要从统计数据说起。


一、统计数据会说谎


不少人一看到自己的薪资没达到大数据显示的薪资,就会认为“自己拖后腿”了。
大可不必,实际上,统计数据会说谎。比如我和马云的总资产,平均下来还好几百亿呢、
这样的数据,乍一看会让人觉得惊叹。但仔细一看,就会发现有可疑之处:一是精确的让人吃惊;二是给人带来难以置信的好处。

智联招聘这些样本数据从何而来?是否具有代表性?
这就好比某年一个笑话,一位记者在春运火车上采访周围的人们:“请问你买到火车票了吗?“周围的人都欢欣道:“买到了!”
这让火车外没买上票的人,该怎么想。

这样的数据,是带有偏差的。在任何的情况下,调查结果都会有一定偏差。因此只能作为参考,不能直接对号入座。
当大数据告诉你一个平均数时,你是否忽略了,他告诉你的究竟是哪一种平均数是均值,中位数还是众数?
统计数据会说谎,尤其是在这种时代,操纵统计数据,实在太过容易。

毕竟,虽然我的工资4000多到6000不等,但我还有副业收入啊。有时加上副业收入,我甚至能达到月薪10000。有业外收入的人很多。这部分收入,统计毕业生薪资时,是否统计进去了呢?


二、毕业院校越好,毕业收入越高?

这一点,从整体来看,确实是有可能的,但不是绝对。
毕业院校与毕业收入之间,未必是正相关,只能说毕业院校和学历之间有关系。
在《统计数据会说谎》这本书中,就提到了:如果你无法证明自己想要证明的东西,那就展示一些其他的,假装是一样的。
这就叫偷换概念。

2.jpeg

在学校待得时间越长,能赚到的钱就越多?
未必,获得博士学位的也很多,但不代表他们是收入最高的层级。同理毕业院校越好,在入职竞争时好处更多,但未必收入越高。
但不是说学历不重要,学历始终是敲门砖,负责让人才迈过一些公司的门槛。但决定收入的,依然是能力和软实力的综合技能。

三、3招教你看清统计数据的谎言

3.png

数据本身是不会说谎的,但经过某些加工和美化,人们就会被迷惑。
我来教你,用3个问题来简单的探讨,避免让自己被数据所迷惑。


第一,是谁这么说?
某些数据,可能是商家或者企业,有意识地挑选对自己有利的数据,以此牟利或者达到自己的目的。
即便是某些“专家”的话,也不能全信。要确认这个专家是否是权威人士,还是只是借权威的壳子沾了个边。

第二,他是怎么知道这些数据的?漏掉了什么?
回到2020年第一份工作薪资的问题,你是否知道调查数据的人,究竟调查了多少人。他是从全国大学随机海选,还是说只看使用智联招聘的毕业生的薪资?毕竟这其中还包括,并不愿意透露薪资的一些人呢。

第三,有人偷换了概念吗?是否合乎逻辑?
这类偷换概念,常见于护肤品行业。比如有专家通过测试,一个坚持涂抹胶原蛋白小分子肽的人,痘印消失了,皮肤含水量增长了8%等等。因此证明这款胶原蛋白有效果。
实际上,但凡懂一点皮肤只知识,就会知道胶原蛋白是大分子,根本无法被皮肤吸收,自然也无法作用到脸上。
这就是偷换概念。而且不符合日常逻辑。


当你再次遇到这类统计数据,一定要警惕背后的陷阱。大部分数据看看就行,可以拿来参考。有些则是毫无意义,只在玩弄文字技巧。
学会让自己识破统计数据的谎言,避免因此而交智商税。
这些方法,你学会了吗?

全部评论 楼主直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