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屡试不爽 拿走不谢 // 每当有刚毕业的愣头青,怀揣着对独居生活的美好憧憬,来问二姑娘出租屋要怎么改造时,我都会不假思索奉上屡试不爽的“一招鲜”: 先换灯再说。 出租屋的“换灯”没这么复杂,无非是给吸顶灯换个色温和照度更合适的灯泡,然后再添点落地灯或者氛围灯。 一番操作下来,费不了几个钱,但是一秒驱散“出租屋”自带的“悲凉感”。 自家房子装修亦同理。 灯光价值几何? 请想象一下,当你从实体店大笔一挥,搬回那张熠熠生辉的皮质沙发,往家里或惨白或昏暗的灯光下一撂,瞬间升腾的退货念头。 原来你爱的不是这张皮。 是这张皮上的,那束光。 重点倒不是商家很奸猾。 重点是,我们也可以很奸猾啊! 改变灯光——这是提升幸福感最快速,也最便宜的捷径。 没有之一。 什么是 “无主灯”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同,灯光很重要。 于是有一种主张开始渐抬头:无主灯设计。 所谓“无主灯”,对应的是之前漫长岁月里的“一屋一盏吸顶灯”。 彼时我们对灯光的力量一无所知,高品质生活的需求也尚未被充分挖掘出来。一屋一台吸顶灯毕竟也满足了我们当时70%的需求。 有照明死角? 没法局部照明? 洗墙效果? 用灯光改变氛围? ——Sorry,I don't care. 我们贯彻了太久的“一屋一盏吸顶灯”,因为: 1.我们对灯光的力量一无所知。 2.我们对自己的需求,尚没有那么精细的追求。 然,此一时彼一时。 就像小孩子写作业时,家长会给添个台灯一样—— 因为你意识到,吸顶灯的照度不足,甚至背阴,无法满足孩子写作业的需求。 同理,灯光还可以满足我们其他的需求。 越来越丰富的灯具告诉我们,灯光通过各种点面结合的搭配过后,既能坐拥层次鲜明的光影趣味,顺便提升家具质感;又能方便日常生活,提高幸福指数。 而“无主灯”最鲜活的例子,在商场里,在酒店里,在餐厅里。 射灯、筒灯、吊灯、落地灯、壁灯、灯带……搭配得热热闹闹。 商场里的衣服更教人捂不住荷包了; 餐厅里的红烧肉更有食欲了; 酒店里的泡泡浴,更让你流连忘返了…… 是为“灯光的力量”: 刺激消费欲,带动GDP(重点歪。 而家装中的“无主灯”,对比“一屋一盏吸顶灯”,还有一层作用是: 按需搭配,哪里需要点哪里。 同一个空间,通常需要承载几个不同的作用。 以客厅为例: 隔壁邻居来串门,需要最好明亮活泼一些的灯光,最好让那张5000块的沙发,看起来像50000块; 如果阅读角设在客厅,沙发边上得备一盏照度和色温合适的落地灯or壁灯,最好模拟日光,减少对眼睛的伤害; 看电影时需要一点幽暗的“月光”,营造影院的沉浸式氛围(全黑也不好,对视力不好); 刚买了一幅价(附)值(庸)不(风)菲(雅)的名画,最好来一盏灯,专门打在它上面,让客人进来一眼看到。 …… 你看,凡此种种,一盏朴素的吸顶灯力有未逮。 当然,无主灯——不意味着一棍子打死“吸顶灯”。这就矫枉过正了。 无主灯,拒绝的不是“吸顶灯”本身,而是“一个屋子只有一盏灯”的状态。 我们需要意识到灯光更丰富更美好的作用,而不仅仅局限于“照明”,“照亮”,“能看到”。 举个例子,小湿妹现在住的是租的房子。本来卧室里就配着一盏高色温吸顶灯,吸顶灯亮度也够,作为基础照明也没问题,但是她后来自己又添了好几盏灯。 书桌上一盏台灯——方便工作写字; 床头一盏落地灯——色温的选择更丰富,既能满足睡前阅读,也能打暖暖的黄光; 还有MUJI的香薰机自带的灯——营造睡前安静的氛围。 其实这不就是在践行广义的“无主灯”。 狭义的“无主灯”——可能就是大家在一些家居平台上,看到的“全屋不见一盏吸顶灯”。全部通过射灯、筒灯、吊灯、灯带、壁灯、落地灯、台灯来配合作战。 不过这种“高阶”的无主灯设计,通常需要在设计之初,就尽量统一规划好,因为要涉及吊顶、墙上和天花的埋线等隐蔽工程。这种规划,因为有足够的“作战人员”,所以自然就没有“吸顶灯”的用武之地。 不是我们先放弃吸顶灯,是吸顶灯不争气,被末尾淘汰了。 高阶版无主灯 ——适合装修前 之所以说是高阶模式,是因为它受很多因素限制,最好在装修前进行规划,且需要的专业度比较高。 高阶模式中,射灯和筒灯是主力军——得益于它们便于“哪里需要点哪里”。 先看几个案例洗洗眼: 区分射灯和筒灯的主要标志,不是看“是否突出来”,这两者都可明装(突出来),亦可暗装(需要吊顶)。 而是看光束角大小,以及是否能转向。(筒灯的光束角更大,射灯更小,光线更集中) A.明装射灯 有两种方式: 一是我们常说的“轨道灯”; 二是单个“散装”(没轨道)。 B.暗装射灯 (看灯面,是倾斜的,可以往里面按调角度;再看洗墙效果,倘若是垂直往下的筒灯,做不到洗墙): C.明装筒灯: D.暗装筒灯(只见光,不见灯): 以上几个案例中: 1.如果吊顶,就可以实现简洁的暗装——只见灯源,不见灯体。 这种做法的缺点: 一是需要牺牲一部分层高。 据二姑娘所知,基本至少要吊10公分左右。现在很多房子层高只有2.6米左右,如果再加上地暖、新风这些吃层高的操作,难免捉襟见肘。 二是相应地,会增加吊顶费用。 吊顶的费用按平米计算,吊得越多,费用越高。而简洁高级的大平顶,意味着全(钱)屋(在)吊(燃)顶(烧)。 2.如果不吊顶,可以径直明装,是性价比更高之选。 随着很多射灯和筒灯的颜值做得越来越考究,其实装出来的外观效果,也不会太差。 而我们常说的“轨道灯”,就是就是射灯明装的一种方式。 筒灯和射灯相比,很多灯光设计师会更偏爱后者。 因为射灯可以调节角度,打在墙上或者家具上,营造出更多照明效果(俗称洗墙)。 如果装修前决定用射灯/筒灯,无论是明装还是安装,最好有专业的灯光设计师。不要贸贸然行动。在排布点位时,谨记一条: 跟着家具和需求,按需设点。哪里需要点哪里。 诶那么问题来了,狭义上的“无主灯”(射灯和筒灯是主力军)看起来这么美好,为什么实践的还是少数。 主要这么几个原因: 1.贵。 一个吸顶灯也就小几百。 换成一颗颗单价也并不便宜的小灯后,费用+1(国产过得去的射灯,单颗价格在150上下,全屋没大几千下不来)。 如果追求简洁,需要吊顶,费用继续+1。 2.市场的专业度有限。 老实说,很多商业空间里,高级得“润物细无声”的灯光,其实都出自专业的“照明设计师”。 而照明设计师≠室内设计师 在国外,照明设计是挺成熟的一门。但国内并不完善。 所以大多数室内设计师不懂灯光,也不足为奇。 一个空间里,需要多少盏灯? 应该如何布局? 要选择什么色温? 一一综上,落实并不容易。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看到很多装修中,繁复的吊顶上似乎设计了很多小灯,但最后都束之高阁,再也没有被点亮过。 因为,并没有到位。 并没有从需求出发。 参数不够。 色温不对。 角度不对。 位置不对。 某种程度上说,我们自己也许比设计师更能设计出适合我们的灯光。 因为我们最清楚自己的需求。 Easy版“无主灯”,随用随加—— 适合已经装修好的家庭 已经装修好的家庭,比较难选择“高阶版”的射灯和筒灯。 不过不要急着绝望,落地灯、台灯、灯管、壁灯、柜底灯(有的壁灯可以结合插座明线安装)……都是很好的选择。 现在的落地灯,颜值越来越高。 岂止是照明,简直就是杰出的装饰品。 不过二姑娘给大家一个建议,选灯架挑颜值即可;选灯泡要根据自己的需求来。色温、瓦数——都可以根据具体的用途量身定制,并不一定局限于标配。 如果这盏落地灯是做氛围用,选低色温的暖光; 如果作居心地的阅读用,选接近日光的光线。 柜底/前灯, 顾名思义——出现在柜子底下的灯, 是实用派的代表。 能在装修时就暗装固然更好, 不过现在也有很多安装友好的产品。 橱柜下: 衣柜下: 书柜下: 玄关柜: 镜柜前: T5的灯管,用途也很广泛。现在很多品牌的T5灯光,安装都非常方便。 综上,无论是高阶版,还是Easy版,总方针只一个: 哪里需要点哪里。 ﹀ 二姑娘今天和大家讨论的,也不过是照明领域的冰山一角,皮毛而已。权当抛砖引玉。 这篇文章,若是能唤起部分国人对“灯光精细化”的意识,已然算成功。 先有个意识:一个空间一盏灯并不够。 然后根据你的需求,有的放矢地去增加几处灯光。 也许做不到专业照明设计师的程度,但是能实现个60%,已经跑赢了大部分的人,也能立竿见影地感受到,灯光对生活品质的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