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在春暖花开的季节嗅书香

浏览:128 评论:28
2020-4-9 12:26:32 来自粉丝部落 来自PC [ 复制链接 ]
本帖最后由 洗澡的蚂蚁 于 2020-4-9 13:06 编辑

11.jpg

年龄渐长,感觉记忆力、思维速度都有所老化,像是老旧的机器一样,感觉脑袋总是不够用。要克服这一问题,我想就只有多读书了吧。多调动大脑进行思考和运转,保持脑细胞的活力,而且还能丰富自己的知识,开阔自己的眼界,何乐而不为呢?读书慢,拖拖拉拉读了几本书,选择几本来唠唠吧。

一、人类简史

最近在看《人类简史》,关于人类的进化与选择。说实话,我很喜欢这种宏观叙事手法,从时间长河中塑造一套逻辑自洽的世界观出来,有点类似黄仁宇先生的《万历十五年》。但文学和史学是两码事。浩瀚无边的史料可能没规律可言,惊世骇俗的论点可能要数据才能立身,今天信誓旦旦的真理可能是束缚明天探索的偏见。其实法学、数学、物理学……各类学科与文学的关系皆是如此。
人类简史.png

任何一门专业,都有在书屋中的潜读者、在实务中扎根的沉默者,他们一生的精力可能都耗费在实验室里、调研上、统计中,只为求那一个单薄的数据、结论上了。他们是值得歌颂的。

而让那一个数据、结论得以流传的,往往是作家手下的妙笔生花。或许时代需要脚踏实地的耕种者,也需要卸下专业的倨傲与立场的对立,俯身向众人科普的作家。

文学本身的可读性所造就的传播广度,就是其价值所在。它满足了读者们的好奇心,明白原来世间还有某种事物的存在,至于能不能激发他们进一步的探索欲,走向专业,产生推翻定论的野心,让世界更进一步,那就得看缘分了。至少经过作家们的科普后,概率会大一点点。

二、万历十五年

《万历十五年》是历史学家黄仁宇的成名作,有人说“生平不读十五年,就称明粉也枉然”,《人民的名义》中高玉良和侯亮平都是它的忠实粉,那么,这本书讲的什么呢?

从名字上看,黄仁宇讲的是明朝万历十五年发生的事情,他的开场白是这样的: 公元1587年,在中国为明万历十五年,论干支则为丁亥,属猪。当日四海升平,全年并无大事可叙……总之,在历史上,万历十五年实为平平淡淡的一年。
书多.png

黄仁宇先生选取了最平淡的一年,去除了一切突发事件的可能性,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帝国的运作面貌,从而归纳出中国是一个依靠道德而不是技术在运转的社会,这种社会的缺陷是不可避免地要走向崩溃。

黄仁宇先生以六个典型的人物、七篇文章来解释这一观点。关于书的内容,各人有各人的见解,建议有时间的朋友可以翻一番。

三、活着

余华在《活着》的自序中写道:我决定写下一篇这样的小说,就是这篇《活着》,写人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对世界的乐观态度。写作过程让我明白,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这阶段我家里遇事,心情每每烦躁不堪,这本书我在上学时候就看过了,便放在了书架最底层,恰逢打扫书架下面,便抽出了这本书,一看便是一口气看完。

凤霞死的时候只是说生下孩子后大出血,天黑前断了气,家珍就更描述的更简单了——凤霞死不到三个月,家珍也死了。这些重要的人物死时的描述在小说中都异常平白简单,像是在讲一件平常的事,但却让我感受到了亲人死去之时的无助与麻木。

一经对比,天大的事不过生死,既然远没有差到这个地步,我还有什么好烦躁呢?如此一来,我竟瞬间放开了,由食无味、寝不寐到吃嘛嘛香,一觉到亮。就是这么神奇!

四、红楼梦

经典之所以被称为经典,自有寻常书籍难以企及之处。


这部书很厚,但我已经读过三遍了,一年一遍。每每读起来,便觉得自己仿佛也生活在那金陵中,宝玉、黛玉、宝钗等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我都能够亲眼见到。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每个人这一生所要经历的阶段、可能遇见的情感、挫折与失败、成功与荣耀、生与死、爱与恨、情与仇、人生百味,各种姿态,皆在其中。懂的人自然懂,不需要理由。
全部评论 楼主直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