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账讨论]

如何量力而行地买房买车?一算便知!

浏览:179 评论:8
2020-3-27 09:28:43 来自记账晒单 来自PC [ 复制链接 ]

2020年时间轴:

农历鼠年前4天,钟院士的一句"明显的人传人",让原本准备轻松过年的人们紧张起来。而后几天里,准备上春节档的电影撤了,饭馆要求停业了,小区开始封闭了,高速上的去却下不来了,核心关键词就是封锁。

每年正月初八的早上,注定要早醒。因为我们这各家企业,一般都选择在这一天开工。为了博个好彩头,放鞭炮是必备环节,从5点18分,能断断续续放到9-10点钟。今年的初八一切如常,什么也没发生。

时至今日,第二产业企业陆续复工,可第三产业服务业大多是半停业状态。特别是楼市、车市,本身就依赖线下流量做生意。干等着没业绩也不是办法,于是自救开始了。

一、楼市现状

房企自救并非良心发现,其根本原因就是自有资金少,而拍地、施工需要的资金大部分来自外部筹集。如果产品(房子)没法销售,那么就没钱还即将到期的债务。房子砸手里一文不值,不如给点甜头出去,自己也能把资金回笼还债。这么看恒大刷屏推广75折卖房也就不奇怪了。

房企自己使劲是一厢情愿,与此同时,还有两个条件横亘在买家面前:限购门槛,房贷政策。有的城市已经陆续放宽了限购,同时降低了首付比例到2成,这无疑是想助力房企的促销。明面上是条件下降,但在我看来,确实实际上严格了:

1、资金压力。去年我买二套房时,同小区一邻居也有计划买。不过最终没买成,因为同事说,这两年手里得留钱,他信了。

前有开发商捂盘惜卖,现有购房人捂钱惜买。现在就算还要买,手中不敢一分不留。

2、月供压力。疫情让不少人被动"失业",收入不稳定,也就无心想置业了。首付+预留+月供,无形中增加了购买门槛。



二、车市现状

昨晚看了一场本地4S店的直播,车商目的很简单,卖车;观众目的也很简单,抽奖!

这4S店先是找了本地广播电台做了预告,接着请来电台主持人当主播:介绍完品牌历史,说安全配置,接着展示车内饰,最后优惠政策。

耗时一个多小时,观众始终在100人上下。唯有主持人抽奖时刻刷屏,除此之外冷清到"最怕空气突然安静"。像极了某家手机店做活动,主持人卖力,场下却空无一人的场景。当晚的直播效果,基本为可以忽略不计。

从没车到有车,从有车到有好车的过程,就说明车单纯是工具,也是一种享受。但生活都有了疑问,哪还有心思享受?如果已经有车,能安全从A地到B地就成,哪还管动力强不强劲?

这种消费心态下,恐怕车商筛选精准客户的难度也高了不少。


三、如何计算负债区间?

以买房为例,有人买房只凭感觉:100万左右,130万左右。我经过这次买二套房发现,其实可以通过收入精准计算自己能承受的价格区间。首先交代背景:

主要城市因为限购,首付要求最少4成起;房贷审核,银行默认负债不能超过月收入50%以上;

这个前两天@财迷粥粥猫 的文章《专业人士内曝:银行审核房贷最重要的几点在这里!》就有详细描述。

假设税后工资1万元,30年贷款,可以买多大面积的房子?

我的答案是总价不能超过140万。当然如果有公积金的话,可以买150万左右。在结合当地房价,比如单价1.5万元,那意味着只能在100平以下选择,最好别超过。优先选择89平两居,契税有优势。


同时举个反例:

工作上的一位朋友,去年跟我聊起他最近买了房子。我说这是好事。

他说眼看着可能买不成。前年贷款买了辆车。他不解自己收入能覆盖车贷和房贷,怎么银行非让把消费分期结清后才放款?

以我之见,问题可能出在,他做业务收入时高时低。他认为还得起不就行了,但银行风控得留余地,负债超收入50%就有逾期风险。


所以买房买车前,不妨先自查自己收入稳定性、抗风险能力,以便确定自己能承受的负债范围。

量力而行,否则陷入财务危机漩涡。



全部评论 楼主直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