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这三个买基金误区,你也可以比别人多赚收益

浏览:56 评论:0
2020-3-13 19:38:27 来自记账晒单 来自PC [ 复制链接 ]
你是不是经常有这种感觉,为什么别人买基金总是比自己买基金赚得多?实际上无非就是别人在买基金的时候勤做功课,少犯错误。

假如我们在买基金的时候,也能避免一些常常会犯的错误,我们自己在买基金的时候也可以多赚收益。

那么在买基金过程中,常常会犯的错误有哪些呢?怡心总结了四个,请对号入座,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第一个误区,抢购新基金。

大家之所以一窝蜂似的去抢购新基金。

无非就是觉得新基金有以下三个好处呗。

第一个好处,新基金手续费便宜。新基金属于认购,股票基金的认购费为1.2%,申购费为1.5%。这样可以省手续费。

比如,花1万元认购一支新基金只需要120元,老基金却需要150元,直接省了30元。

第二个好处,新基金净值低。净值也就是基金的发售价格,基金刚发售的价格为1,看上去便宜呀,便宜的东西更吸引人。

第三个好处,明星基金打理。大家疯抢的新基金,都是由明星基金打理。

但,请先别高兴的太早,金玉在外百絮其中,不能被表面现象给迷惑了。

新基金也有它的不足之处:
首A.jpg
首先,新基金从募集期结束以后有三个月的建仓期。

建仓期间封闭式管理,只公布净值,不能申购赎回。也就是说,就算你看到你的基金亏钱了,也只能干着急。

另外,基金经理在建仓时,我们无法得知基金经理到底买了哪些股票。是激进的还是平稳的,是否和自己的投资风格一致?

比如你偏向稳健投资,但募集期结束后发现基金重仓的股票全是激进公司股票。岂不是和你的投资风格不一致,持有这样的基金保证你夜不能寐。

最后,就是业绩不确定性,净值过山车。

与其抢新基金,不如买老基金,老基金有历史业绩做支撑,收益更稳定。

第二个误区,净值恐高症。

大家喜欢抢购新基金,因为新基金便宜,所以患上了净值恐高症。

净值实际上就是基金的价格。大家总认为,便宜的基金涨得快,上涨空间大;贵的基金涨得慢,上涨空间小。

到底是不是呢?我们先开看一个例子,基金A净值为3.7,买入10000元,确认份额为:2702.07份;基金B净值为1,同样买入10000元,确认份额为10000份。

假如两只基金同时上涨10%,那么“基金A”净值则为4.07元,总价值为:1100元。

“基金B”净值则为1.1,总价值还是:11000元。

结果是净值A和净值B都涨了。
首图片09.jpg
从这一点便可以看出,基金是否上涨,跟净值高低没有关系。而是取决基金经理的择时择股能力。所以千万别患净值恐高症,错过一些净值高的好基金。

第三个误区,波段操作。
净值恐高症还好改正,最难改正的非波段操作莫属。作者在书中多次强调,投资基金的核心策略:“不要波段操作”。

什么叫波段操作?书中的解释是,在市场的一个低点买入,再到下一个高点卖出,然后又再去抓住下一个买点,在另外这个高点卖出。长期以往叫作波段操作。

比如我们在大盘2440点买入,到大盘3300点卖出。再从2700点买入,到大盘涨到3000点以后卖出。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波段操作。

为什么那么多投资者,喜欢波段操作?因为波段操可以快速实现“超额收益”。

你看,我从2440点位买入,到大盘3300点卖出,我就赚钱了。

然后我再从2700点买入,到大盘3000点卖出,我又赚钱了。没有人比我快。我实际上是在高抛低收,我没有错呀!

表面上看上去是没有错,但实际上却大错特错。

首先市场是变化莫测的,这次让你瞎猫碰上死耗子踩准了点。
基基金.jpg
你能保证每次都能踩准?假如你从2440点买入市场一直跌,跌到1900点呢?你还能高抛低吸吗?

其次,大盘从2440点位上涨到3300点,是从2019年1月底到3月初。这期间也就一个月,然后大盘就一直在3000点徘徊,等到2700点再入场,中间有一段很长的空档期。

这期间因为频道买入卖出的手续费估计比赚得钱还多。另外就是空档期,这期间的空档期怎么办?让钱白白躺银行睡大觉,反而成了为了眼前的利益失去了长期利益,吃鸡不成琢把米。

最后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去预测市场到底是不是高位,甚至为了波段操作还要不停的盯盘,这跟炒股有什么区别呢?很显然违背了我们买基金的初衷,买基金就是为了把钱交给基金经理打理,帮我们赚钱的同时省时间。

股票巴菲特说:“投资,主要在于避免做出愚蠢的决定,而不是在于做出几个非凡的英雄决策”。也就是说,投资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犯的错。
希望大家引以为戒,这三个误区一定要避免。

全部评论 楼主直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