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辞掉7000员工:不想被社会淘汰,你必须拥有创造力

浏览:286 评论:7
2020-1-16 16:49:00 来自记账晒单 来自PC [ 复制链接 ]
2019年底,网络上充斥着华为大规模裁员的消息,据说将有7000名员工惨遭失业,其中大多数人年龄在35岁以上。


当然,也有人说,这是谣言,是挑动公众情绪,不可信。
但是任正非确实说过:一个公司想要长远发展,企业的员工不能太过安逸,这样公司的氛围会非常懒散,失去危机意识;如今发展这么快速的时代,没有狼性般的竞争容易被社会淘汰。
现实就是这么的残酷——默默无闻埋头努力的人,只会被时代抛弃,只有那些有创造力的人才是不可替代的。
我们不禁要问:身处职场,如何才能拥有创造力呢?


《牛津大学的6堂自我精进课》给出了答案:学会基本的思考模式,发现新的事物并产生兴趣,就会渐渐地产生创造力。
美国心理学家华莱士指出,创造性思考是可以标准化的。他将实现创造性思维划分为准备阶段、酝酿阶段、明朗阶段和验证阶段4个阶段。


第一阶段:在日常工作中,培养出创造性思考的基础。
冈田昭人认为,要成为有创造力的人,不需要拥有丰富的知识,但必须要对各种各样的事情都抱有兴趣,必须具有果断采取行动的习惯。
因此,在创造性思考的准备阶段,关键是能否灵活运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一边试错,一边进行创作,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
比如,文案工作者,汲取上次推广的经验,创作出新的推广文案;再比如,研发人员,根据前期产品销售中客户的要求和反馈,进一步完善产品的功能。
第二阶段:先离开课题,“酝酿”想法。
在对课题进行了一定时间的持续思考之后,应该离开课题,跳出当前的框架,让大脑休息一下,让心情平静下来。


有时候,越想解决问题,越想不到思路,但是如果跳出当前的思考框架,去做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想法”反而自己冒出来了。
比如,很多牛津大学的学生在写论文遭遇瓶颈时,就习惯去散步,在散步时,欣赏周围的风景,观察身边的行人,大脑得到了充分的放松,灵感自然而言的就浮现出来。
在散步时锻炼创造力,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1. 不要用力,慢慢地散步。
如果步伐很快,心情也难免急躁,大脑很难得到充分的放松。
2. 欣赏周围的景色。
欣赏风景时,要充分调动你的视觉、听觉、嗅觉和触觉,可以是用力呼吸下清新的空气,可以是用手触摸下河水的冰凉,还可以是听一听小鸟欢快叫声......接触了多种多样的风景,大脑也会不自觉地放松下来,心情也会变得很愉悦。
3. 在散步中寻找30件以上让自己高兴的事情。


在散步中寻找感觉愉快的事情,可以养成将事物往好处想的习惯,更便于好想法的浮现。
比如,盛开的小花真美丽,路边的小屋造型真漂亮,远处一起散步的老人感情真美好等等。
第三阶段:在突然间“灵光一现”。
通过前两个阶段,第三阶段“明朗阶段”就产生了。大家都应该有过这样的体会:上下班的路上、吃饭的时候、看电视的时候,忽然脑海中蹦出一个绝佳的想法。
前段时间,单位需要制作新的展示牌,我想了好几个方案,领导都不满意,后来去超市买东西的时候,看到超市的显示屏,忽然大脑灵光一闪,我想到了一个很棒的点子。


的确,很多时候日常的很多事物,比如商品的包装设计、家人的一句话、路边的一道风景都会无意间刺激大脑,促使新想法的产生。
第四阶段:在现实中“验证”创造性思维。
在“验证阶段”,我们需要确认,浮现出来的新点子对解决问题到底能否起到作用。
如果新的想法压根儿无法解决问题,或者在当前环境下很难实现,那么不论这个想法是多么新颖、多么独特,都是毫无用处的。
为了确保“验证”的质量,我们还得清楚自身的能力水平,了解所处的组织环境,掌握竞争者的状况。


通过上面4个阶段之后,新的想法就可以落地执行了,执行之后,根据实际的反馈效果,又可以开始新的创造性思考过程。如此,不断地循环往复,思维不断活跃,“灵感”不断闪现,创造力不断提升。
“天赋”只属于少数人,创造性思维却是可以培养的技能,《牛津的6堂自我精进课》告诉了我们养成创造力的方法,相信只要不断学习,我们都能让自己变得更有创造力。

全部评论 楼主直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