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知道了那么多存钱方法,却依然存不到钱?

浏览:1278 评论:4
2019-10-29 20:28:23 来自记账晒单 来自PC [ 复制链接 ]

2 书籍.jpg
方法一,有钱来带人自信。

很显然一个人手里的钱越多,通常会更加的有底气一些,毕竟他能支付起自己想要的东西了。反之,如果没钱,有时候肯定会被人看不起的。


有时候钱的多少成了社会地位的分界线,如果想更加好,想让自己越来越自信,底气越来越足,那么多赚钱是必须的。


但为什么有些人就是不为所动呢?我觉得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有些人觉得没底气也能够生活,自信对他们而言无足轻重,只要生命能维持下去,最基本的简单需求得到满足,也就可以了。

另一方面就是之前文章里提到的个人问题,或者叫心理问题。比较典型的一个是,有些人之前过惯了穷苦的日子,所以之后有钱后要么舍不得用而存起来,担心某天会变穷,我们看到有些人尽管赚了很多钱但不知道怎么花就是这个毛病。要么就是赚一分用一分,努力赚钱补偿自己,这样的人尽管越赚越多,但花得也多,甚至是铺张浪费或者吃出健康问题。

achievement-bank-bargain-730557.jpg
方法二,用未来需要多少钱来刺激自己。


接触保险比较多的人,不一定是保险销售员,会用未来需要很多钱来告诫自己需要努力,不然那么大的缺口根本补不上。他们最常用的方式就是计算,算算我们现在每天、每周、每月、每年在各个项目上,如教育、娱乐、食物等方面上的支出,乘以我们预计能活到的时间。当然,具体会更加精确一些。

但问题是只看到数字并不能产生多大的刺激作用,反而会让一些人唏嘘之后,很快就忘了,不再放在心上,因为太遥远了,而且数字太大了。

人本来就是看眼前的,专业术语叫即时获得,对立的延迟满足确实是人需要需要很大的能力去做到的。不说那么远的事情,就说新年计划问题,本来是好好的执行着自己的计划,但很快基本就放弃了,就是因为看不到有什么不一样,看不到改变和结果。感觉到的反而是无聊,是单调无趣,是每天都差不多没有新意,是总是会碰到问题却没有耐心解决。

其次就是人的适应能力,专业术语叫自我验证。因为目标太大太遥远,当我们做不到时,我们会习惯说自己就是不行,然后慢慢的就真的不行了。或者有些人把自己的生活期望不断下调,也能一点点的说服自己,并且让自己真正变成描述的那样。

kindle-381242_640_副本.jpg

方法三,用存钱的重要性和方法来强迫。

比如经常听到的有:要先存钱再消费,不要乱花钱,否则要用时又没了。12阶梯存单法,每个月都存一年定期,然后这样每个月都有钱到期,可以使用。365日历存钱法,365个格子,每天随机选一个存对应的钱,一年下来也有不少。不能只考虑到自己和眼前,要考虑家人和未来啊。等等。

但是如果只是偶尔做做,肯定是不行的。最近两年有本叫《刻意练习》的书很流行,里面介绍了刻意练习的好处,不少人也知道了要使技能熟练,就得多练习。但是这个技能只包括了硬技能,就是常言所谓的工具,并没有被迁移到软技能,即常言所谓的心灵成长之类的。

这个也是我最近特别奇怪的一点,为什么大家要把工具书和心灵成长完全分开,我倒觉得它们很多情况下是一样的,或者是互通的。比如,正确的理念就跟我们乒乓球技术其实一样都需要刻意练习,觉得自己一定要做到“先存钱再消费”,那么可以不断地重复这句话,直到形成长时记忆和思维习惯,工资一发下来就会很自然的想到和做到为止。

最后再补充一点,就是买东西时不要先想着能获得多少优惠,而是想着需要自己多付出多少钱,优惠只是两个字而已,降价了也得用我的钱买啊。比如,我自己就扔了好几个中奖的东鹏特饮的瓶盖,因为我需要支出1元才能领奖,虽然价格比之前便宜了很多,但一想到又得往外掏钱,我就不太乐意,一次1元确实很少,但它的中奖概率太高,全部兑也需要几元了,多花几元钱又可以吃顿好点的盒饭了。



全部评论 楼主直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