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攒下一套房:原生家庭,对你的金钱观影响有多大?

浏览:2093 评论:11
2019-9-24 10:05:54 来自生活资讯 来自PC [ 复制链接 ]
原生家庭对于人的成长来说,影响不可忽视。

所谓耳濡目染,你接受的是什么教育,以及家庭环境的不同,必定对人的金钱观和成长颇有影响。


聊一聊我的父母

勤俭持家、量入为出的父母

我出生在一个小城镇。

父母都是40后,都有文化能够读书看报,写写画画。

父亲在县城一家工厂里当工人,有技术。

母亲是一名家庭妇女,虽然不拿工资,但是妈妈有眼光,爱学习,除了打理日常家务(煮饭、洗衣服、打扫卫生等),还参加了缝纫班学习,会自己裁剪衣服。

在80年代养殖业兴起的时候,开始养兔,是全县远近闻名的养殖大户。

我的父母有着怎样的金钱观?

1.量入为出,十二存单让我家的财富滚雪球式增长。

无论是爸爸刚参加工作挣18块钱一个月,还是后面的几十几百块钱一个月,一领了工资,爸爸总是有零有整的交到妈妈手里。

妈妈也总是会计划一下,多少钱存入银行,多少钱用于家庭开支,多少钱留在家里应急(也就是现在的生活备用金)。

妈妈告诉我,最多的时候存一年的利息有百分之十几。每个月把到期的存单和新攒入的钱换成一张金额更大的存单,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自然而然也会越攒越多。

想象一下,如果现在的定期存款有6%的收益率,我也会用妈妈的方法,每个月收到工资后,先存一笔,一年后每个月有钱钱到期,本息加上新攒入的钱钱,稳稳地越滚越大,那肯定是一件很开心也能坚持下来的事情。

2.开源节流,家庭副业为我家的财富添砖加瓦。
由于爸爸妈妈的弟弟妹妹较多,我们当地娶媳妇需要房子需要彩礼,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经济上比较吃力,所以我的爸爸妈妈从结婚起,一直都在开源节流,先后帮助两边父母娶了5个兄弟媳妇。

后面又是我们兄妹的读书教育、成家立业。

好在爸爸的工作没那么忙,可以经常在家。妈妈是家庭妇女,自然也是基本在家的。相对充裕的时间和爸爸妈妈善于发现赚钱机会的头脑相结合,开源的办法就一个接着一个。

在我的印象中,爸爸曾经在家里打过石子,把石头从河边挑回来,拿铁锤砸成碎块,卖给发电厂做电线杆。

爸爸曾经承包过河滩地,种满了各种粮食作物,精心侍弄,年年都能有个好收成。

爸爸也曾经在我家的院子里种上蔬菜瓜果,批发给县城里的菜贩子,也曾经种过中药材,育过果树苗,这些都变成了我家的聚宝盆。

妈妈也是相当的能干。妈妈在家里养了二三十只鸡,都用来生蛋,妈妈把鸡蛋用一种特殊的方法保存起来,等到年底鸡蛋价格最贵的时候卖出去,每年也是一笔不少的收入。

八十年代养殖业兴起的时候,妈妈看中了养兔这个行业,家里养了上百只母兔,不断地产仔,养到成年体重卖给县外贸局出口。

家里的院子里养满了兔子。我的中学同学现在见到我,还会问我:你家还养兔子吗?

妈妈学会了裁剪缝制衣服,我们家、亲戚家乃至邻居们都受益了。

妈妈经常是白天忙家务、忙副业,晚上缝衣服,没有收过钱。

但是亲朋邻居都是明理之人,有来有往。有的人家送点自家种的菜,有的人家送点自家种的豆,有的送点自家养的猪肉,这样一来,我家的生活支出少了很多。

正因为父母的勤劳能干,与人为善,我们家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红红火火,花费不多,品质不差。

我如何评价他们的金钱观?

我很尊敬并崇拜着我的父母。

爸爸是吃国家粮的,月月有工资,本来可以过得更轻松,不用那么辛苦忙碌。

但是为了让家人(上到父母中到兄弟下到子女)过上更好的生活,他放弃了安逸,放弃了享受,辛勤地劳作,认真的工作,是我永远学习的榜样,也是我最崇拜的人。

我很尊敬也热爱我的妈妈。

妈妈为了这个家庭,精打细算,在40年前已经贯彻了“支出=收入-储蓄”的原则,把12存单坚持了四五十年。

让我的叔叔舅舅们顺利成家,让我们兄妹可以完成大学、研究生学业,过上现在幸福富足的生活。

而且,我的妈妈也提早准备了自己的养老钱、看病的钱,为我们兄妹减轻负担。

更重要的是,无论我们赚钱多少,妈妈从不跟我们伸手,也不会指手画脚,动员一个子女借钱或者无偿资助另一个子女。

我爸爸妈妈经常讲的一句话是:“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就受穷”,令我早早地明白规划、理财的重要性,受益终生。

感恩我的父母。

聊一聊我自己
在原生家庭的影响下,我的金钱观

从我上大学开始就有了攒钱意识。

由于爸爸妈妈的量入为出、勤俭节约、开源节流,我们家从来没有因为婚丧嫁娶、孩子上大学等等事情跟亲朋好友借过钱。

今天可能是耳熟能详的理财规则,我妈妈从40多年前就在实践了。
因为从小耳濡目染,所以我一直都知道攒钱、理财的重要性。

我家先生经常讲“很幸运遇到我,正是因为我的精打细算,提早规划,才可以让我们的小家积累财富,让我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及生活”。

1.不折不扣执行量入为出,让家庭现金持续保持正流入。

我家理财的第一原则是量入为出。

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开始每个月领工资了,虽然我自己没有大吃大喝或者购置服装,但是由于要赡养父母,接待来探亲的老公村里的人,基本每个月月光。

然后就痛定思痛,开启了量入为出,强制储蓄的模式。活期,定期,定活两变,零存整取全部尝试过,用不到三年的时间存下了第一个十万元。

如果当时拿去买房子,可以在市中心买一套120平方米的房子。

收入不高的时候需要量入为出,收入增加以后同样需要强制储蓄。

不然的话,伴随收入增加的是不断增长的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简而言之,指出的种类和金额也会增加。

2.开源节流,实现家庭财富的跨越式增长。

我家老公负责开源,本人负责节流。跟很多家庭类似,我家老公是赚钱的耙子,我是装钱的匣子。

老公是个技术型人才,喜欢钻研,喜欢实践。下班后,节假日也经常在工作。所以产出也比较多。单位对这些都有奖励。此外,老公也参加了一些股权投资项目,收益也还可以。

节流方面,我倒也没有节衣缩食,主要是注意把钱用在刀刃上。

添置物品时,只买喜欢的用的上的必需品。只是喜欢的不买,买回来用处不大的不买,首饰手袋够用就好,从不多占。

即使是生活必需品,也不喜欢囤货,因为占地方,打理也需要时间。跟投资一样,我在开源方面喜欢抓大放小。

3.步入中年,重视本金安全,适度降低收益预期。

以前的投资比较顺利,也比较激进。赚钱的时候欢喜,亏损的时候喜欢掩耳盗铃,安慰自己反正我以前也赚过。

去年投资的基金浮亏比例金额都比较大,计划吞没了我的理财收益,让我第一次认识到本金安全的重要性,认识到投资组合的攻守兼备意味着什么。

所以我接下来会减少基金等权益类投资比例,控制到20%以内,适度降低收益预期,确保本金安全和每年的绝对正收益。让家庭资产稳健增值,不断增长。



聊一聊我的孩子们
要为子女创造怎样的原生家庭?

社会在发展进步,每一代人的起点都会比父辈高一些。

我和先生是城一代,从偏远的小县城,把我们的小家安在了一线城市。

作为70后,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政策下,我们很幸运地通过了独木桥,并接受了更高层次的教育,理应给孩子提供更好的经济条件,更高的起点。

这样才能一代更比一代强,社会才能进一步发展进步。

在财富方面,虽然我们目前经济条件还过得去,但是我们从来没有想过给孩子留下多少的事情。

但是,我们一致认为,要给孩子提供必要的教育经费,如果孩子愿意,我们可以资助孩子读博、出国留学。

我们会资助孩子购买第一套房,因为现在的房价对于刚出校门的年轻人而言,实在太贵,我也看好房子的保值功能,预期资金在我们手上贬值,不如为孩子们的安居提供一些帮助。

如果孩子有志于创业,我们会为他提供一笔启动资金,但会收取一些利息,为年轻人创业助上一臂之力,同时也让他明白资金是有价格的,占用资金是要付出成本的。

当然更重要的是,我要教会孩子自己理财。

等儿子高考结束后,我准备跟他一起选择几只基金进行定投,让他明白尽早开始投资,复利效应的魅力。

我上周见到的招商银行私人银行的客服经理曾经分享过自己的成长之路,她之所以选择金融业作为自己的职业就是因为从小把压岁钱、零花钱存入银行,感受到了利率的不断下行,家人适时的引导他探索资金的奥秘,而对理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理财要从娃娃抓起。

计划培养孩子什么样的金钱观?

我会告诉孩子金钱对我们每一个人都很重要。我们可以大大方方的谈钱,而不是羞于启齿。

我家大孩子每周都会有300元的生活费和零用钱,他会存大部分到饭卡上,其余的用来购买文具、支付公交车费、以及与同学们外出活动时聚餐、购买饮料的费用。

每周我们会交流一下。我会告诉他哪些支出很合理,哪些不必要,哪些划算,哪些不划算。

我希望他重视金钱,珍惜金钱,但是不要斤斤计较,孜孜以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全部评论 楼主直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下载客户端
随手记客户端 直接扫描下载 ios 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