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所有的人都和小编一样有抵触的心理,对于月饼、粽子、汤圆、饺子、元宵这一类东西似乎都已经失去了兴趣,其实反观我们的消费热情,都是在频繁过节中,把脾气磨平了,不想过节,总觉得过节除了吃,显然已经没了节日的氛围。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我们节日,越来越乏味了呢? 一、除了吃就是吃,每个节都是吃货节。 不管是以前生活条件一般的时候,还是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每次过节,都想多买点吃的,然后把冰箱塞得满满的,但是生活不会因为你吃的多就变得更美好,每个节日都变成过度消费。至于节日后面的民族情怀、文化精神,更是无从谈起,而且只要能擦的到边,该过的节一点都落不下。纵观吃货的世界,除了吃就是吃,不是节日的错,也不是卖家的错,更不可能是吃货的错。只是现在的生活节奏太快,让我们来不及准备,只能用吃的,来满足空虚的“节日精神”。 二、电商助推后,回归于平淡的节日。 以前过节,恨不得一家人都聚在一起,几个好友,几个家族都要在一起聚一聚,但是现在看一看,不过就是多了一个星期日,而且还是会轮休,把这个节日拿出来放假,都嫌它寒碜,毕竟,劳动节还有5天,怎么一个中秋就只有一天,根本没有节日的感觉,加上平时工作太忙,放假只想在家歇一歇,甚至于,电商们都觉得,这时候除了卖月饼,都没有值得推销的产品。在一轮轮的轰炸之后,人们终于回归于平淡,毕竟,消费也都是有疲惫期的,买了东西就过节了?好像总是差那么点意思,不如干脆就不买,反正月饼单位年年发,平淡敷衍下就得了。 三、如果吃不出文化,那不如不吃。 以前,一袋月饼10块钱,5块月饼; 现在,一箱月饼100多,4块月饼。 不是我们不想吃,是真的吃不起了,就连我同学家的小作坊都说,今年不涨价就没得赚,米面油猪肉果仁,也统统涨价了啊!以前我们的美食都是能俘获一大堆可爱的吃货们的心,但是今年就算连蛋黄月饼、莲蓉月饼、鲜肉月饼都不能得到我们这些小可爱的心了,因为人们的情趣变高了,不是吃一点就幸福了,所以,除了吃之外,要给美食增加一点文化的气息,这样才能让美食在好吃的同时,拥有更多的文化底蕴,不会因为快节奏的吃两个月饼就结束了。所以,今年月饼不火的真正的原因是如果吃不出来文化的感觉,那不如就不吃了。 因为工作的关系,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有一定的了解,其实我们真的应该学一学韩国人的吃文化的精神,本来就是一个简简单单的泡菜文化,怎么就申请进了世界非遗呢?因为人家申请的时候填写的文化内涵是:分享。普通的美食,咸菜自然就没有做好了泡菜之后分享给周围的人这种“价值分享的精神”,所以韩国的泡菜文化才变成了世界遗产。(而中国的只有三个) 在我们嘲笑,节日不好玩,美食不好吃的时候,是时候应该反思一下,为什么人家吃能吃出来世界遗产文明,而我们的节日吃货都开始剁手了。
虽然月饼滞销了,但是并没有因为滞销,我就不吃月饼了,这不,给大家算一下这个中秋节,我买了多少月饼: 1、老家:一箱月饼,一袋最贵的是22元/500g/袋,最便宜的是12元,一箱288元,给妈妈。老姨,姥姥,一起邮寄回去他们分,因为是朋友糕点厂的,所以都算是比较便宜了,而且里面是整个的大果粒!不对,是果仁! 2、男友的妈妈:邮寄了8袋,一共是180元,给他们家的朋友们分的。 3、舅妈:去年帮我忙,也是还礼了,一共是8袋,一共是180元。 所以,一共花掉了180+180+288=648元。 当然了,我自己是不买月饼的,公司发了提货券,基本上就是中秋的福利了,坚果一箱,牛奶 一箱,豆油一桶,米奇月饼一盒。 然后就是各种平时兼职的平台给的小礼物了: 中间那个小可爱就是小随的中秋礼物了! 合计下来,中秋过个节,消费虽然停滞了,我没有给自己买,但是我的月饼一点都没少花钱,也一点都没有少收礼物,所以说,中国人过节,过的还是人情味,倒不是这几口月饼,你说对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