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格格321 于 2019-9-2 21:21 编辑 看新闻,00后小主播40天赚2万引起了父母的不满,在网上一片争议。原因就在于小主播的身份:准大学生。 我们知道我们国家财商教育不够完善。我们上小学初中高中都很少能在课堂上接收到教科书式的赚钱启蒙。大多数人是走上工作岗位才知道赚钱。 随着社会的发展,孩子财商教育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是父母接触国外的一些教育理念以后。<小狗钱钱>这类老少皆宜的理财读本进入中国市场后,中国父母对孩子财商教育也日渐兴起。 然而随之的矛盾就产生了:一面要求孩子财商培养,一面要怕耽误孩子学习。这两者看似成了不可调和的矛盾。 赚钱这事到底要不要早些开始呢?又有什么办法既能做到让孩子赚钱了还不耽误孩子学习呢? 一、读书要趁早,书本要挑好,财教不能逃 好多家长害怕孩子接触到钱财后心思就不能放在学习上进而影响成绩。 其实学习也是需要多样性的,应试教育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合社会的发展。理财课程也应该成为学科的一部分。在学校里除非大学专业选择不然很难接触到理论知识,而这就需要家长书海里为自己孩子淘书了。 一本寓教于乐的理财读本不仅可以打开孩子的理财视觉还可以丰富知识结构。像国外畅销书籍<小狗钱钱><穷爸爸富爸爸>等等都是很不错的。 我们这代人就吃了零财商教育的亏,下一代还是要早开展早受益。 二、想要挣钱不要慌,基金定投来帮忙 像热点里这个准大学生直播挣钱,我觉得没什么不对。毕竟已经结束了紧张的高三,不再受学业影响。 但是前一阵看到电视剧<少年派>里高三生林妙妙晚上直播的行为就不可取。还有<小别离>里高三生方一凡林磊儿做家教也同样受到了父母的及时制止。这是正确的。 在该学习的年纪里,就该呆在学校里。 那么培养了孩子财商又不让孩子挣钱,这不是前后矛盾吗?其实不然。 现在的孩子每年都可以收到很多压岁钱,这些钱财可以给孩子定投基金,告知孩子钱财去向和动态。这样让孩子有理财的参与感,而又不会花费太多的精力在上面。 像更小的孩子,可以通过跳蚤市场玩具的转卖等等形式让孩子参与其中,也是一种不影响孩子学习的赚钱方式。在小行动中让孩子学习挣钱管钱生钱。 文末想起小时候的儿歌: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小包上小书包,我去上学校。现在想起这歌就会想到早起的所有动力就是要去挣钱。努力学习上大学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工作和挣钱,为此,像准大学生、大学生在不影响学业的情况下,为什么不能提前赚钱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