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格格321 于 2019-4-28 19:57 编辑 追求财务自由是理财界经久不衰的话题,在这条艰难却引人的路上,“房”是其中能不能走好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影响“房”的因素要要又看冠之哪个动词:“买房”or“租房”。 一、两个老太太故事的升级版 小时候就听过一个故事:中国老太太为了买房省吃俭用,好不容易攒够了钱却去世了。而外国老太太贷款住在大房子里,在临终前还完了房贷。 而现在有一个升级版的故事了:中国老太太在年轻贷款买了一处房,但是工资不够还房贷,就把房子出租给了一个外国年轻女人,用租金加工资一起养房子,自己出去租了一个破旧小屋,省吃俭用渡日。 外国年轻女人住在大房子里除了交租金还有不少工资结余,天天吃喝玩乐。一晃几十年过去了,两个人都变成了老太太。中国老太太养了一辈子的房子已经破旧的不能住人了只好去了养老院。而美国老太太生活也不能自理了也去了养老院。 两个老太太在养老院相遇了,中国老太太说,我一辈子省吃俭用但我有自己的房子。外国老太太说,我虽然没有房子,但我一辈子过的轻轻松松没有负担。 我们好不容易从旧故事里走出来接受了贷款买房,现在又出现了升级版,那我们是该买房还是该租房呢? 二、买房带赠送——给你一个拼的理由 在《2018中国城市家庭财富健康报告》中数据显示,住房资产在家庭配置中占到了77.7%,挤压了其他金融资产配置。资金被大量吸收到房贷中,严重降低了其流动性,可以理财的部分就很有限了,无形中拉大了与财务自由的距离。 在《拆掉思维的墙中》,作者古典说过一句话:如果你有一份5000元的工作,用30年的贷款买着一栋最一般的房子,那么在接下来的10年时间中,在我们最有旺盛的学习力和拼劲的时代,在我们最需要选择自己适合的职业目标、最有机会开始尝试创业的年代,大部分购房者永远与这些机会阴阳相隔。 敢轻易跳槽吗?想想要还的房贷,如果跳到坑里了拿什么接房贷? 敢投资自己上课学习吗?培训费那么贵,还是回家低效率的买书学吧。 敢扩大人际交往吗?职场中哪段关系不是靠酒肉维系的。房贷之外,可“挥霍”的还有几何? 前段时间和一位银行的同学聊天,交流基金定投,他给我讲了好多,包括哪支基金他觉得有潜力,哪只基金发展的不错。 最后惯性的问了句: “这些你都投着了吗?是不是挣大发了啊?” “我倒是想投啊,还完房贷都没钱了。” 为了房,下蛋的鹅都杀了。但是,我没有说的是,他因为买房,为了还房贷自己不断的努力,已经从我们地方的小银行遴选考到了总行。 我赞同古典说的,确实很有道理。但我也看到身边那些还有房贷的人每天逼迫着自己努力与进步,这是还房贷的责任带给的动力。 相反也有一直在租房,还无定所的同龄人。看似掌控生活,却不知被各种消费掌控着。每天醒来不用惦记银行卡被银行扣剩的余额。花钱的结度和速度可以随心而欲。旅游、购物、辞职于被辞职各种不怕,在他们眼里“财务自由”的实现不就是为了过这种飘渺的生活吗? 可是,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以后呢?你能保证花钱有度把结余合理配置吗?你能保证在退休后还可以如此享乐吗? 三、中国特色下的鱼肉 不知道外国老太太家的教育问题怎么解决,她可能都不知道“学区房”如何用外语表达。 说实话,我们也想租房,不用背房贷潇潇洒洒到天涯,可是我们不能做到自己乐呵把下一代往坑里推啊。 哪个地区上学不划片了?租房和自有住房能享受同等的入学待遇吗? 哪个地方说全国教育公平了?全国统一试卷了吗?为什么还有人在天津抢人大战里挤破头的迁户口买房? 白岩松说过:如果没有高考你能拼过富二代吗? 如果没有学区房,只是租房,怕是在高考还没开始就提前战败了吧,连见富二代的机会都不一定有。 也许过些年来,再来看买房和租房的事儿,没准就能体会到外国老太太的快乐和正确。但是,当下我是真不能接受租房住一辈子。更不可能因为租房而提前实现财务自由。 大家对新的两个老太太的故事怎么看呢,一起来讨论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