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张太太爱胡闹 于 2019-4-10 10:08 编辑 我认为主要的错误在于中国缺少:“财商”教育,导致大多数人哪怕是文化水平比较高的大学生,研究生都对“保险”这个概念一无所知。 人们普遍没有对保险的主动投保意识,导致保险公司为了拓宽业务,不得不进行业务员轰炸+人情投保的推销策略。早年一大批的投保人都是在保险业务员软磨硬泡的情况下被迫投保的。 这就导致以下几个情况: 1、并非真心投保。因此对保险产品也没有任何研究意向,具体投保了什么内容,什么情况可以理赔,什么情况不能理赔,均一无所知,只知道买了一份保险。 2、保险业务员为了推广产品,会夸大产品的保障内容,或者故意回避一些不保障的情况说明。导致投保人以为,买的保险是什么都能保的。 3、没有对比和充分的市场竞争,导致保险产品的价格高得离谱。因为投保人均在被动的情况下因人情而投保,本身缺乏对产品性价比的研究和对比。既不知道到底买了一款什么样的产品,也不知道这样的产品在同产品竞争中处于怎样的评价,所以保险公司对这类通过保险销售员推广的产品定价普遍较高,保险的杠杆率非常低。简而言之,产品很不划算。 在以上三点基础上,一旦投保人需要出险时,就会遇到各种“承诺不能兑现”。原本“说好”能赔的一概都不能赔了,花了那么多钱买的保险似乎没什么用,于是产生:保险都是骗人的看法。 那保险真的都骗人了吗?并不是,打开你的保险合同看一看,条款从最开始就清清楚楚,哪些能赔,哪些不能赔,并不存在骗人。“骗人的”是在投保时,就被误导的一些观念,以为什么都能赔,投保人自己不看合同,也无心了解产品,稀里糊涂买下的低性价比合同,临到用时发现,不那么顶用,这能怪谁呢? 目前中国市场上不乏一些好的保险产品,保障全性价比也高。但是主动去了解保险并积研究的又有多少人呢?这些通过自己的对比研究而决定投保的投保人,就不会发出:保险都是骗人的感慨,因为他们对于投保的产品内容了解得很清楚,能赔和不能赔付的范围也都明白,又通过多处比价,可以得到较高性价比的产品,自然不会有遗憾。 而不愿意做了解的大多数人,被忽悠的买下了一些并不合适自己,价格又高的产品。在不能得到理赔时,自然会觉得保险都是骗人的。 但是归根到底,保险是不会骗人的,合同上白纸黑字都有写明,要说骗人,是自己在不详细了解的基础上贸然投保,才会有因误解而导致的不愉快。 针对以上的这些问题,我们可以从近期的保监会官网上看到提醒: 保监会提示: 一看需求 二看产品 三看收入 四看条款 明明白白买保。 要扭转“保险都是骗人的”这种错误的观点,我认为,从小普及财商教育很重要,在国民的基础教育上,有保险的基础概念教育,让大家懂保险的概念,也许这才是完善国内保险覆盖面的重要方法。保险本身是不骗人的,但是如果提前没有看清合同,导致买入了不合适自身的保险,那么出险时就可能遇到“与想的不一样”、“不能理赔”的情况。因此,买保险,自己学会看合同或者找一名靠谱的保险经理人就很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