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理财一定要避开的坑

浏览:161 评论:6
2019-2-24 11:27:39 来自记账晒单 来自手机 [ 复制链接 ]
本帖最后由 格格321 于 2019-2-24 15:22 编辑


今年春晚的《“儿子”来了》大家应该还有印象,葛优饰演的保健品销售员主打亲情牌在蔡明家诈骗钱财,差点把他们的房本都套出来。这样的小品很讨人喜欢,在笑点中折射出了社会现象,引人反思:老年人的钱袋子该如何保护?老年人理财该如何避坑?
   
一、艺术开源于生活,被骗案例真实存在
      
adventure-1840310__340.jpg
从小品到现实,老年人被骗的事,处处存在。稍作留心就能发现,在许多小区门口都有打着免费养生旗号的门面店。有坐床治百病的,有坐椅子治百病的,每天大早上就会有许多老太太们聚集到那里,无不乐乎。我家婆婆就是其中一员,这个我以前在帖子中也写过一次。
     
今年和她一起看的春晚,想着她能从小品中有所感悟,却没想,她说的是:我们那个店不是骗人的,我坐着那床可有效果了。我老公、公公在旁一味点头称赞,这样的偏袒,我能如何,只能安慰我自己:心理作用也是作用。
   
好在我婆婆暂时没有被骗走大钱,只是买买他们那的电解水啊、艾灸仪之类(早被搁置不用了)的。
     
我们这最近有一个疑似非法集资的老板跑路了,天天一大帮子老头老太堵政府门口。
     
这家店光明正大的开在了银行旁边,装潢也是高大上,所谓的“存钱”有比银行还正式的“合同”。那些本要去银行存钱的老人们对比利息后就被忽悠到这个店里了。中途被截胡的有环卫工人、退休工人、村里老人、残疾人等等,每次经过政府看到他们哭天喊地,我心里都不是滋味。
   
二、骗子年年有,诈骗天天宣传,为什么除不了根?
     

为了防范诈骗,各大部门也是开足了马力,别说街上的宣传栏了就我手机上隔三差五的都收到防诈骗的短信,可是为什么骗子们仍然能得手呢?尤其从老人这,怎么一挖坑就有人跳呢?
   
温柔的骗子团队、疏于孝顺的子女和渴望健康与财富的老年人,把这样三者的特质弄清楚了,问题就可以解决了。
   
1.可悲的老年人
   
年轻人不重视健康,老人们就恰好相反了。有个好身体可以不给孩子们找麻烦,有个好身体可以长命百岁也是本能追求。以保健品为旗号的骗子们就抓住了老人这个想法,以“养生和保健”为切入点直击老人钱包,可谓以小博大,老人们从开始的免费体验、送鸡蛋到最后几百几千甚至几万的购买保健品和器械。
   
老人们大都手里有一点养老金,可能不够多,怎样能提高收益,少从子女们手里要,又是他们考虑的一个问题,而这个问题又成为了诈骗团队们考虑的问题。于是他们张开“高收益”的袋子,那些只考虑利息不考虑风险的老人们,一旦进入,他们就封口跑路。老人们风险承受能力差,但是却不了解自己承受能力,更缺乏对理财的了解,真假理财产品根本分不清。
   
2.可恶的骗子
     
时代在变,骗人的脸在变,唯有骗人的心不变。骗子们在主攻钱袋子的时候,还主攻了心理学,对老年人的心理摸的是门清儿。把“养生”“收益”“嘴甜”这三项任意自由结合成一组,使用在老人身上无所不灵验。
   
3.可塑的子女们
     
“子之错,父之过”,等到父母老了鉴别是非能力差了,“父之错,就是子之过”了。
   
通常会有两个极端。一个是子女们太不“孝顺”,忙于自己的事业和小家庭,对老人精神陪伴太少,老人们日常在关注什么,做子女的根本不清楚,这才给了那些打亲情牌的骗子们可乘之机。
   
另一个就是太过“孝顺”,就像我们家一样。婆婆说什么就是什么,喜欢做什么就做什么,我老公怎么也觉得她是对的,即使出现了“权健”那样的大事件,他依然任由婆婆去那些养生店。他就觉得他反对了,婆婆一定就不高兴了,他就不孝顺了。
   
三、打掉组合链,肃清诈骗,保护老人
      

从上面可以看到,有老人理财案被骗不是一个因素能形成的。
   
骗子:需要国家严厉打击。这个随着网络的普及,越来越多的金融诈骗浮出水面,国家也是越来越重视。制定相关法律,加大处罚力度,发现一起惩治一起,使诈骗者无处可去,这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所在。
   
老人:不贪图小利,不听信他人,把健康托付给正规医院,把本金托付给正规地方,这是要点。
   
子女:要多关注老人,不仅是物质上还要在精神上给老人以关心。给老人们多多普及防诈骗的案例以及注意事项,这是重点。
   
老人们辛苦了一辈子,理应有一个健康幸福的晚年,关注老人理财,不要让骗子打碎了老人的美好夕阳。




全部评论 楼主直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