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价从7.74到0.81,这家我们曾经想收购的公司,到底发生了什么? 话说七七二十六,是我在雪球的小号,有人问我,数都算不好,还来炒股,哈哈,10月12日的时候,发现这只我们曾经想要收购的保险公司,股价竟然已经跌到了只剩下5毛钱1股。没错,就是5毛啊。 如今再来看股价竟然已经涨幅超过了60%,没错,从5毛到8毛,涨幅就是60%,这就是传说中不起眼的股票却能够给你意想不到的投资回报。 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因为我爱虚荣,喜欢装13啊,自己发表过言论的股票涨幅这么大,不得赶紧显摆一下嘛,更何况,这还是我们曾经想收购的公司,更能显示出自己的高大上嘛。哈哈。 不过坦白讲,这家公司确实是我们曾经想要收购的,我还写过分析报告的,具体结论已经忘记了。收购的目的,很清晰明了,保险公司可以获得源源不尽的资金,资金成本低,而且投资本来就是保险公司赚钱的主业。 因为同事是董事长的女儿,她老公当初是美林美银的投资经理,后来都在我们投资部,再后来设立了私募基金。老板很崇尚巴菲特的投资理念,要知道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公司本身就是保险公司。 收购一家保险公司,获取低成本源源不尽的资金来进行投资,这是一个可复制的路线。而且这还是一家上市公司,本身就有壳价值。 我们老早想要收购,后来可能因为估值高还是因为他们是外资的身份来着,没有继续。 10月中旬时,我看的时候,市值只剩下大约2.5亿左右港币,按照0.88的汇率折算,只剩下2.2亿人民币左右的市值。 按老板的实力,直接现金全额收购也是小case啊。更何况如果只是需要在市场上收集筹码,只需要收集到10%左右的股份,就完全可以变身为公司大股东了,根本用不到那么多钱。 可惜我已经离职了,没有立场再跟他们去建议收购这件事。如果我有钱,我愿意看看这个公司是否还有得救,把它直接拿下,2亿真的好便宜。 装逼结束,回归这家公司的主业: 大约在2014-2015年的时候,这家公司的股价最高到了7.74这样的位置,与现在这个价格一对比真的是天上地下。 作为投资理财界的小达人,我这两年深刻意识到互联网保险的巨大潜力,这真是一个金子般的行业。他们这种老牌企业到底是怎么经营的,竟然混到这种地步。 来看看它的主营业务吧:非常的简单,就是一家在香港提供汽车保险的保险集团。 具体业务是这样的: 一些核心的指标是这样的: 都不用细看,大概就能猜到这家公司的问题何在? 1、主营业务太简单了吧,这么多年了,就没想到过拓展一下自己公司的经营范围,拓宽一下保险的品种,比如寿险、健康险、医疗险,现在人们越来越关注健康,在公司本来赚钱的时候,就该去做这些事啊,结果一直安居乐业,不知道居安思危。 2、汽车保险的盈利空间实在太小了。公司最近3年的主营利润率,除了15年是19.08%外,16年竟然是负数2.25%,17年则为5.43%。这和很多保险公司的毛利水平差的不是一点半点。1月份要交车险了,昨天老公跟我说,他问好了两家保险公司,一家平安的,保费3200,返还到银行卡300,另外给200块钱的油卡;另一家太平洋的,去年我们就是买的这个公司,保费3200,今年可以直接给减少400块,实际支付2800,老公让我选买哪家。我说你抛个硬币吧,两家就差100块钱而已。保险代理人是我的兼职,曾经也想代理车险,毕竟这个可是刚需,但是市面上没有需要兼职代理车险的,因为盈利低,而且刚需,不需要额外的人来推广呗。 如果真的要收购这家公司来做投资,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吧。 比如现在的业务太差,汽车保险,保费低,保额大,举个例子,每年交保费3000元,保额100万,结果出一单大事故,赔偿100万,需要333车辆车子的保费来支付赔偿。这个买卖实在是不太划算。何况这些3000元的保费,还得支付一些人员的工资奖金、房子的租金、物业、水电等等。最后可能一单事故,需要500辆车子的保费啊。如果只做这个业务,能不亏钱吗。 所以,公司如果想要做大做强,一定要拓展营业范围的。争取拿到一些健康险的牌照,现在都是轻资产运作,可以直接进行网络销售。最主要要做好精算工作,请非常厉害的精算师来设计产品,实在不行,你就是代销别人的也行啊。真是为他们的智商着急。而且公司本来就是做汽车保险的,接触到的每一个都是客户啊,有车子的客户,肯定还算有点钱吧,也会关注人身保险的啊。积极发掘客户的更多潜在需求,这广阔的资源等待开发啊。 而且主营业务就是香港范围内的,如果国内对保险行业有外资限制,可以和大陆的合资啊。香港人少不说,保险业太发达,大陆的发展空间可是远大于香港啊。 刚才看了一下公司的业务展望,真不容易,终于意识到自己业务单一的问题了。 希望未来这家公司能出现大的转变吧,不然等宝宝哪天投奔了新老板,直接把它收购了自己来做。哈哈。反正吹牛不用纳税,我先吹一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