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星空下的蜗牛520 于 2018-12-26 14:54 编辑 1.送娃上学,在公交车上,她看向窗外细雨绵绵密密敲打着车窗。大概是无聊,她伸出一根手指在车窗上划动,过了一下索性用手来擦玻璃窗。 我提醒她:“哎,窗子脏,不要擦了!” 她回头看我一眼:“可是上面有水汽呀,那样我就看不清外面了。” 我:“那就不看嘛,车窗上都是灰尘,你别把手弄脏了。” 她没听,手也没停,当我再一次说她时,她很斩钉截铁来了一句:“这是我自己的事!” 顿时一口气堵在我胸口,不知道是该继续说她呢,还是强制把她手拿开,旁边站的人都觉得好笑,我却像一个平时被君王宠溺的不行,瞬间就被抛到一边的妃子,有尴尬,有不甘,又有一点好笑。 感觉有什么东西,把我和四岁零三个月的她,忽然间就隔离开来。 2.晚上接她回来,我要写点东西,她在一边看动画片。大概路上吹了风,她不停使劲吸鼻涕,声音很刺耳,像铁锹从地面生生刮过,我最受不了这样的噪音,心里一阵发麻。 我说:“宝宝,你去把鼻涕擤一下。” 她头也不回:“好呀,等一下哈。” 等了几分钟,她仍旧没去,吸鼻涕声音照旧,我有点光火了:“让你去擤鼻涕呢,你耳朵没听啊?” 她也有点恼火,皱着眉头说:“哎呀,麻麻,这是我自己的事情好不好?” 我想了想,出去拿了纸巾放她旁边,什么也不说也不管了,呼啦啦吸鼻涕的声音刺耳极了,几番想冲她吼,又强压下去。只能安慰自己:忍着吧,这点小事就让她去吧。 3.在很久之前,孩她爸就说:这孩子太有主见了!给她买吃的,她非要自己选的那个,别的不要。 我当时想这样很好啊,不太容易成为讨好型人格,做事有自己的判断力,以后谈恋爱万一碰到渣男,也不至于拖泥带水犹豫不决。 我没想到的是万事有利就有弊,她自我的那一部分越多,就意味着思想越独立,反抗起父母也是坚决的不要不要的。她不再事事言听计从,常常加上自己的想法,如果觉得我们有忽悠的成分,干脆全盘否定,坚持己见。 孩子长大了,对我们的需要越来越少了。我想象了无数次以后她去念大学独自住校,才宣示着她长大成人,却没想到现在就开始体味这种心情。忽然明白过来,年少时觉得自己在某个时刻“一瞬间长大”,在父母看来,却是温水煮青蛙式的一直都在悄无声息进行的分离。 从呱呱坠地,到磕磕碰碰学走路,到挣脱大人的怀抱自己大步前行。从对父母言听计从,到自己开始判断,到动不动就反问爸妈:“你们是骗我的吧?”,到最后许多事她都自己拿主意。父母孩子一场,从一开始,就注定要看着她的背影渐行渐远。 4.忽然无比理解了张柏芝在节目上说的,她送儿子Lucas回学校,同学来了,Lucas就催她走,她说自己心如刀割。 这种心情一点都不假,特别能感同身受,一边盼望着她快些长大,一边又害怕他长大,因为长大就意味着你要从他们的世界慢慢的退出,只能在一个很小的角落里,默默地看着,独自追忆往昔。 所以张柏芝说,她唯一能想到的一个最聪明的方法,就是不停的生,这样长大一个,还有一个小的,这样她仍旧是被需要的。这种想法很奇特,却不是我们这些普通人可以随便操作的。所以我唯一能想到的,就是不断的和自己做心理建设,慢慢的放手,去尊重她的想法。 坐公交车我会带好纸巾,看她去擦窗玻璃就塞一张在她手里;她不擤鼻涕,把纸巾放她身边就好,至于噪音,我就忍着吧;下雨天,她要踩水坑,我站得远远的,等她踩完了,再拉她回去换衣服。 让孩子成为孩子,成为她自己,我们心理上的被人需要的情感,只能去寻求另一半,或者其他更有意义的事去解决。身为父母,我们不可能陪伴孩子一辈子,也不可能帮她一辈子,未来的路,终究需要她自己去走,那不如现在就遵循她的成长历程,慢慢地放手,慢慢地退出,于她于我们都是最好的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