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买债基的一点感想与收获

浏览:226 评论:2
2018-12-18 09:58:18 来自理财生活 来自PC [ 复制链接 ]
本帖最后由 猪猪向钱冲 于 2018-12-18 10:02 编辑


     11月下旬尝试买了三只债券,从12月前期来看,总体表现还算不错,然后就有点大意的再次试水入手了另外两只债券,但是新入手的两只债券到目前为止还绿着,表现很是点不尽人意。虽然暂时还没有清仓的打算,但是这次不太成功的买卖还是给了我不少教训。

                                       wlUo-fxxxauy0902833.jpg

    教训一:上车时间直接决定收益高低很明显,我上车的时间有点太迟了,几乎错过了债券基金收益的最好时段。即便自己买到的是一只表现良好的债基,但收益率也完全无法和其他持有时间更长的人群相比拟。这使我想到许多理财课程经常说到的一句话:理财要趁早,定投要趁早。越早开始收益越好。


    教训二:越早开始并不意味着盲目跟风。这个教训似乎和前面的教训相反,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即使是业绩很好的债券基金也会出现收益上的波动,在进行买入或者加仓操作时能克制自己内心的贪欲,多观察多比较多筛选,这“三多”是避免损失的重要防范措施。基金定投时一个重要的原则是“止盈不止损”,但是在止盈时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刚好卖到最高点上,所以止盈只能是一个区间操作。定投的“区间性”重要原则在债基的买入或者卖出时同样适应。观察债基前期历史业绩表现,波动性增长的表现其实挺明显,比如八月曾出现普遍的下跌,这种下跌被称为“回调”,很明显,回调初期买入的收益率不及回调结束时买入的收益率。虽然我们不能明确回调什么时候结束,但是在出现相应趋势时能淡定一点,可能损失便没那么多。


    12月新入手的两只债基,刚好就是在“回调”开始时购入的,如果当时自己能稍微克制一点,多观察几天,可能就刚好避开所谓的“回调”,但是当时的自己太盲目自信了,所以到现在还绿着呢,这可不就是真金白银买回来的教训!


    教训三:持有的基金类型单一,无法对冲风险。如果对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缺乏有效的评估,没有认真分析自己的实际情况一股脑的跟风买入当下最炙手可热的债券基金,可能的结果就是不但不能对冲风险,反而让风险更加集中。如果仅是持有债券基金,那么同涨同跌的状态其实是很折磨人的。涨了当然很好,但问题是跌的话,心碎的力度就比较明显,付出的心理成本就比较高。所以必须尽快持有与债券属性相反的资产,比如股票或者股票型基金。这样才能达到“东边不亮西边亮”的风险对冲效果。


     教训四:无论持有何种类型的基金,总体数量不要太多。同时持有多只债券,必然的结果就是资金分布比较分散,这样反而减少了收益。为什么呢?如果本来资金总量比较少,而买入的债券数量多,可能光是申购和赎回的费用就是一笔明显增加的损失。如果同时下跌,亏损岂不更大?


    另外,同时持有的债券数量太多,反过来想,那就是提高了自己持有债券“踩雷”的概率。虽然我们经常听说这样的一句话“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但若是把鸡蛋都放在不够结实的篮子里,最终的结果还是一样的。所以,要想在债基上获利,其实大的原则和方向是一样的——选择一只能赚钱的、靠谱的债基。


     教训五:一定要对风险有足够清醒的认识。“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这话真不是闹着玩的,因此,无论入手的是何种类型基金,在买入之前必要的心理建设是非常重要的。虽然债券基金总体风险中低,但风险中低不等于没有风险,对于散户来说,入手的基金是一个个具体基金而不是一个难以区分的整体,若是自己持有的某只债券不幸“踩雷”,那么损失起来也是毫不含糊的。要对持有债基的持仓情况、债券类型、历史业绩、基金规模、持有人结构等非常了解,只有对自己持有的基金足够了解,风险才可能真正可控起来。


    总之,经验都是在实战中习得的,如果一直站在岸边不下水,怎么可能学会游泳呢?况且,刚下水谁还不呛几口水啊!持有债基的这些日子告诉我的一个基本事实是:债基不是闭着眼睛就能买的,更不买了就能获利的,也需要认真排查、筛选。 “投资都是反人性的”,在持有之前克制贪欲、持有过程中及时进行心理建设,持有期间设置好自己的风险边际,才是对自己手里的资金的真正尊重。


全部评论 楼主直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热门版块 更多
下载客户端
随手记客户端 直接扫描下载 ios 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