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地说,买车应该是消费行为,不算投资行为。 所以,创新工场创始人李开复所说的:买车是一生中最坏的投资。因为车一落地至少八折。你会把闲置资金用于囤积汽车吗?除非是脑子被门挤过。 小筑认同他的后半部分,如果把家里闲置资金用来囤积汽车,那真的是被门挤过了。 但买车真的是坏的投资吗? 未必。 01 因为有辆车,能提升家庭幸福感,扩大朋友圈范围 小筑家里买第一辆车是因为孩子上学,离家有3公里的路程,需要接送,如果坐公交车,要6点半起床,不利于孩子睡眠,孩子还小,无法自行车。 当时刚买房,手上没什么钱了,就想用信用卡贷款买了第一辆车。 当时被同事劝告了,没钱就别买车了。因为买车是高消费,从一买来,就要花费油钱、保险费、停车费等,车辆本身就有折旧费。如果还经常开车出去玩,那费用更是打不住了,有些朋友,自买车后每年花费5万元,到现在,连买房的首付款都凑不起来。 我们犹豫了好久,既然已经买房了,迟早都要买车,早买早享受,还是买吧。 因为我们性格比较豪爽好客,买车后,不仅解决了自己孩子上学问题,还帮朋友们接送孩子,常常一车装三四个小萝卜头,收获了许多朋友。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后来这些朋友们也逐渐买车了,节假日就一起自驾游玩,走南闯北,很开心很快乐。 对我们普通老百姓来说,投资的概念不仅仅包括在金钱方面,还应该包括亲情、友情方面的投资。 有辆车,不仅提升家庭幸福感,还扩大了朋友圈范围。 02 因为有辆车,有可能会从穷人思维变成富人思维。 对我们普通老百姓来说,如果没人引导,很少会主动理财。什么穷人思维、富人思维的,更是从来没有想过。 但自从家里有辆车,就会被动地进入富人思维了。 正如我们同事所说的,这玩意儿,就是个碎钞机。 买来就折损,十几万元的车,开十几年,平均每年折旧费就是一万多;要有地方停车,每年停车费3000元;国家规定要买保险,每年从3000元到5000元,不能不交;车一上路就开始要钱,每月油钱至少1000元。 如果算下来,跟养个孩子的费用差不多了。 天天被逼着,逼得去想办法,去攒钱,去开源节流。 我们可以去批发市场拉货,可以到滴滴去开专车,可以跟朋友创业开公司。 这些我们都尝试过,都赚钱了。 正如一句鸡汤话里所说的,不逼一下自己,你都不知道自己有多能干。 03 如果有辆车,会站在更高层次看待投资行为。 过去二十年里,普通家庭能参与的造富神话就是买房了。 家里有车没车,看房的半径范围是不一样的。相应的,买房的思考角度也是不一样的,这就导致了不同的财富增值效果。 举例来说,我们买第一套房是骑自行车去的,看房范围就在居住地附近十公里内(骑车1小时的路程),考虑最多的还是房价,不太关注小区物业。 我们买第二套房是开车去的,即使是最便宜的代步车(几万元),能让看房范围在居住地三十公里以内,有了更多的候选房源,更关注小区整体情况,有没有停车位、人车是否分流、地下车位电梯直达情况等等,但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后,想买的住房已经是高档住宅了。 几年过去了,很显然,后面买的高档住宅明显增值很快,因为物业管理到位,出租也非常容易,租金也高,在户型、面积、朝向差不多的情况下,能比隔壁老公房多租5000元。 就我们走过的路,对普通家庭来说,家里有辆代步车(不是豪车啊),未必是坏的投资行为。 在小筑穷困潦倒的时候,曾经有人跟我指路,想发财,就努力混富人圈,跟他们学。 朋友圈很重要啊,老板们未必个个开豪车,但肯定没有骑自行车的。 当然,凡是尽力而为,也不主张过度消费、超前消费。 但在经济能力能支持的情况下,还是希望朋友们能过得更舒适更好一些,因为能提升家庭幸福感,扩大朋友圈范围. 至于买车,是否真的能带来投资机会,那就随缘了。 |